作为公共领域的短视频

随着2022年新冠变异毒株在多个省市的爆发,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之初就为人所熟知的“网络求助”再次进入公众的视野,时隔两年之后的新一轮网络求助浪潮,在让全国人民为疫区民生担忧和发声的同时,让我们观察到很多引人深思的网络现象。

2020年至今,短视频APP发展迅猛。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0亿,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18亿,占网民整体的87%,且规模仍在不断扩张中。在这两年间,短视频app在国际和国内都成功跃升为互联网顶级流量平台,你可以发现,微博、微信、淘宝、网易等各类新闻、社交、购物类APP都已经主动的短视频化。短视频已然成为当前网络上的公共空间和公共领域。

何为公共领域,借用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公共领域是公民们讨论公共问题、自由交往的公共空间,它具有承担公众利益的公共性。然而,与短视频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相对应的是,作为公共领域的短视频所承担的社会功能却微乎其微。2020年年初的第一波疫情里,民众“网络求助”的主要平台是新浪微博,如今我们身处2022年的第N波疫情之中,广大民众“网络求助”的主要平台还是新浪微博。在公共事物领域,短视频app巨大的流量未能发挥与之相称的功能和作用。

究其根本,短视频背后的发展支撑是资本,在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里,除了本身就抱着娱乐消遣目的的普通用户之外,甚至企业用户、政务账号也不可避免的“娱乐化”,出现形式大于内容、内容低龄化、流俗化、运营格调向下迎合受众的倾向。简而言之,无论其流量有多大,都不是能“说正事”的地方。

我们不禁要问,“新媒体建设”的重心在哪里,各类短视频作为当前流量最多的平台,已经是网络上的公共领域,是否应当承担起一定的社会功能和职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