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冬捕,从选址打眼、水下布网到拉网出冰湖,从第一拉到十几拉,这一天网上来的鱼是一两万斤还是四五十万斤,等待的过程充满了期待与悬念。
作者:蓝江
第一次在电视里看到查干湖冬捕的震撼场景,就迷上了查干湖。有几次,查干湖的大鱼竟飞到了我的梦里。
2017年12月28日,第十六届查干湖冰雪渔猎旅游节拉开帷幕,40多斤的“头鱼大胖头”,竟拍出了喜人的918888元!查干湖以它的神奇、它的无穷魅力不停地呼唤我。
12月30日,在夜色尚未退去的凌晨,我也兴奋地登上了大巴车,与三十几个游伴一起,怀着一腔迷恋扑向了查干湖!
冰上爬犁以及鱼
不到查干湖,你无法体验查干湖的广阔。查干湖位于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境内,湖区南北长37公里,东西平均宽17公里,水域总面积400多平方公里。
大巴车经过长途跋涉,终于驶向湖区,在车上“窝”了七个多小时的我们,一看到湖就兴奋起来,七嘴八舌地嚷:“到了!到了!”大巴却依旧沿着湖滨跑个不停。
终于下了大巴车。从湖岸到冬捕区还有好几公里,领队早已联系好冰上交通,我们六人坐的是一辆面包车,起初湖面坑洼不平,车子往前跑,清风和我在后座上被颠得一蹦一蹦。
再往前,冰面如镜,装有冰雪专用轮胎的面包却没有一点打滑的迹象。行进了十多分钟,湖面上的游人越来越多,冬捕区到了。
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冰湖,泛着蓝莹莹的光泽。全副武装的我们,在这隆冬季节,双脚踏在七八十厘米厚的冰层上,踏实又新奇,偶尔踩在细碎冰碴上,脚下一滑,会迸出一连声的惊叫与欢笑!
冰湖上最抢眼的是蒙古族特色的马拉爬犁,爬犁上旗幡飘飘,马、车夫和爬犁本身就是一道迷人的风景。
光洁如镜的湖面上,轿车和爬犁往来穿梭,不计其数的游人散布在湖面。
我和清风怕错过冬捕的出鱼场面,一路打着滑刺溜,急匆匆向人群汇聚最多的方向走。十几分钟后,迎面看见一辆卡车上拉着大红横幅,上面醒目的大字“查干湖冬捕摄影处”,哈哈,就是这了。
刚挤到近前,一位大叔从卡车旁边的人群里钻出来,手里拎着一条八九斤重的大胖头鱼,这是他刚刚“抢”来的!
鱼在他手里摇头摆尾,一群女游客立即把他围拢了:“大叔!大叔!借你的鱼拍个照!”
我和清风也笑着抢拍了两张。大叔拎着鱼付款去了,我们兴奋地绕到出鱼口,挤进人丛一看,哪里还有鱼的影子?只有一湾湖水飘着碎冰碴——今天拉拽上来的一网鱼早已被一抢而空!
渔工正把最后的一截渔网装上爬犁。那边,完成了拉网捕鱼任务的三匹膘肥体壮的马,正在甜美地啃着草料。
万般失落中,不死心地拦住几个正准备离去的渔工,一个渔工见我们沮丧的样子,安慰道:“今天出的鱼不算多,你们明天中午12点再来,准能看到出鱼的全过程,前后得两三个小时呢。”
我心下嘀咕:明天,明天还有明天的行程,还能来吗?
全鱼宴及冰雪大世界
下午四点,大巴车带我们到了预定好的渔家乐,渔家乐门口的空地上,摆着一排排待售的湖鱼,大胖头、鲤鱼、鲢鱼、鲶鱼、鲫鱼……一派鱼乡的气派富足。
与厨房一壁之隔的大水池里,养着一池活鱼,厨房的大师傅正叮叮当当忙碌着,一桌全鱼宴,马上就要上桌了。
全鱼宴是以查干湖的野生鲜鱼为主料,经过大师傅的炖、煎、炸、爆,让你用舌尖细细咂摸查干湖水产的丰美。
说话间,美味就上桌了:干炸鲫鱼、鲶鱼炖茄子、香煎白鱼、红烧鲤鱼……
鱼馆老板四十多岁,透着东北人特有的豪爽,你瞧,十来斤重的一条大胖头鱼,用一个白钢大方盘热气腾腾就端上来了!我拿手机拍照的瞬间,大胖头已经被掠去了好几筷子!
这一顿味道鲜美的全鱼宴,一桌子人吃得酣畅淋漓!
晚上,领队带我们去了查干湖北岸的“捺钵冰雪大世界”,捺钵,是契丹语译音,意思是“辽帝的行宫”,后来就用捺钵来指称辽帝在一年之中所从事的与契丹游牧习俗相关的营地迁徙和游牧射猎活动。
史料记载:辽帝圣达宗喜欢吃“冰鱼”,每年腊月,都要声势浩大地率领家眷和部署来到查干湖,在湖面上扎好帐篷,兵士把帐篷内冻得厚厚的湖冰刮薄,这样就能看见鱼儿在薄冰下游来游去。
想要吃鱼了,就将薄冰敲开,鲜活的大鱼就接二连三跃出了水面!
查干湖古老的渔猎方式流传到现在,已经蕴含了越来越多的文化气息。现场的冰雕奇观,就极富民族特色。
走进冰雪大世界,一座座光滑圆润、晶莹通透的冰雕圆帐就在眼前,恍惚中,仿佛来到了查干湖畔的辽代军事重镇“长春州”。
你看,那边的渔部落冰屋,那个圆锥形的撮罗子古屋,是过去渔部落最常见的住房;这边是藏传佛教第一寺桑耶寺……
眼见着年轻人从晶莹的桑耶寺冰滑梯畅快地飞滑而下,我也跃跃欲试,战战兢兢踏上起滑高度近三米的大滑梯,一路小心下滑,生怕身后有人刹不住闸撞飞了我,后来胆子渐壮,终于有惊无险完成挑战!
冰湖守候的惊喜
体验了冰雪世界的奇妙畅快,大巴车送我们去大安住宿。旅途中,我看到了一个游伴拍到的一小段精彩视频——渔网从冰湖缓缓拉拽上来的那一刻,数不清的大鱼在网里急蹿乱蹦!
原来,聪明的他一下冰上小交通就坐上了马拉爬犁,一路奔向出网口,比我们提前了十几分钟,就看到了那最震撼的场面!我和清风越发满怀遗憾。领队体谅大家的心情,决定改变既定行程,今天北湖没看到鱼,明天挺进南湖!
当晚,我了解了查干湖冬捕的全过程。冬捕当天,渔工们一大早就赶着拉网的马车或爬犁,浩浩荡荡开赴冰湖。
在选好的下网位置凿开下网眼,在下网眼前方两侧弧形伸展,每隔十几米凿一个冰眼,这叫“导网眼”。
打好长长的两排导网眼,2米宽2000米长的巨网自入网口进入冰下,由渔工通过导网眼把控渔网的位置。渔网前头的粗绳连着绞盘,马在湖面拉动绞盘,带动渔网在水下向前“行走”。
冰下撒网面积约有八九平方公里,整个布网过程需要五六个小时,随着时间慢慢推进,渔网在冰下逐渐围拢,最终汇聚到两公里外的出网口。
中午12点,当我们赶到南湖冬捕现场时,出网刚好开始。出网口前端,一个渔工手握水管,水柱正源源不断地冲向出网口。
渔网被缓缓拉出,渔工左右站成两排,每拉出一长段渔网,渔工们都会把渔网摊开将捕到的鱼扔到冰面上,再把网抖干净,这称为“一拉”。
最开始的几拉几乎都是空网,四五拉后,渔网里巴掌大的河蚌多起来,偶尔有几条鲤子、鲶鱼或大胖头被抖出来,还没等落地,就被眼疾手快的游客“抢”走了。
七八拉之后,脚下冰面上的积水越来越多,游人里三层外三层把两排渔工围得密不透风,渔工每一拉都会大声吆喝着抖网,一抖,泥点水点就溅了围观者满裤腿满衣襟,但谁也顾不上这些了,躲也不躲,因为稍一撤身,观赏的好位置就被人抢去了。
经过十几拉,最后的网肚终于上来了,伴着无数人的欢呼,渔工们大声喊着号子把渔网拽出水面,一条条鲜活的大鱼在网肚里欢蹦乱跳,一会儿就都在冰面上舞蹈了。
穿着防水棉靴的清风,从头至尾在冰水里站了两个多小时,这时勇猛地抢到了十多斤重的一条大胖头!这一刻,冬捕现场一片欢腾,抢鱼的、拍照的,一会功夫,拎着活鱼笑逐颜开等着付款的游人就排起了长队!
一次冬捕,圆满结束。从选址打眼、水下布网到拉网出冰湖,从第一拉到十几拉,这一天网上来的鱼是一两万斤还是四五十万斤,等待的过程充满了期待与悬念。
其实渔工和观光者的期许一模一样,希望每一网都呈现出央视冬捕画面里的强烈震撼!
但长生天总是按它固有的规律推演,查干湖冬捕就在失落与惊喜中不断延续,马背民族雄浑与彪悍的渔猎方式,越过千年,已成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蓝江365原创文字,禁止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