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的前沿,不在东京,不在上海,也不在新加坡,二十一世纪的前沿在神山。
看到这句推荐语才看了《神山奇迹》这本书,我想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成就能让传统上非常谦逊的日本人说出如此骄傲的话。
看完才发现,所谓的“神山奇迹”就是指:日本西南部德岛县神山町这个地方一直以来人口流失严重,自从采取了艺术家进驻和卫星办公室等多项策略后,逐步实现了人口自然增长。这在老龄化、都市化愈发严重的日本确实称得上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
初次看完以后,我觉得如果这都能称为“奇迹”的话,日本的经济增长是确乎没戏了。神山的增长得益于良好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具有很强的不可复制性。把这种模式作为典型,那日本经济是不可能是有任何起色的。
但是,随后了解了更多信息以后,我才发现我们都理解错了。
这本书的目标并非为经济增长提供解决方案,而是为神山的旅游打了一个大大的广告。从广告的角度来思考这件事,那么所谓的“奇迹”、“二十一世纪的前沿”这样的赞誉也就不足为奇了。
为什么我认为这本书是一个广告?
第一点,神山奇迹的经济成分微乎其微。不要说专业的经济学者,就是普通人熟知的GDP、增长率、产业等类似的词汇在书中竟然一次也没有出现,因为这本书就不是围绕经济起来写的。
第二点,神山奇迹的核心企业sansan实验室只有10几个人,而且着力点并不是它的业务有多好,而是它的办公室是透明可参观的,晚宴是开心愉悦的。对吸引潜在企业搬入神山并无十足的卖点。
由此,我们知道这肯定不是一本用作经济参考的工具书,而是另有所图。
在疑惑之下,我看了豆瓣上的书评,才发现它们的核心在于“为现代人打开的门”,不是经济,而是人文。我才恍然大悟,这是一本能够造神的好书,下一个丽江、下一个平遥就有可能通过同样的方式产生。
围绕着神山的不是经济、不是建设,而是人、是艺术、是文化,是情趣;茶屋、面包房、有机法式小餐厅、空中植物园、牙医诊所、透明办公室,它们显然与一个山村格格不入,但是这种周围环境的落差反而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这里。
事实上,神山吸引来的人具有一定的共性:迷茫、嬉皮,讨厌或者并不完全适应现代都市生活,他们与去丽江的第一批人具有十足的相似点。
大部分现代人在都市生活中如鱼得水,但在空虚泛起的时候还是不由自主的想要去一个远离现代却又是现代的小村落。这里没有高楼大厦,只有诗歌田园,还有习惯了的咖啡、面包和酒吧,这是现代人根深蒂固的需求。而神山恰恰能够满足这一切。
就像腰封所写“为迷茫的人生点亮一盏明灯,让每个人找回梦想,重新启程。或许这就是神山的魅力所在。”作为一个旅游广告,这句话已经足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