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我一个好朋友安利给我的,当时我们走在校园里,不知道怎么就说起来,她说你读过里尔克的诗吗?我说没有听过。然后她就给我背了上面的一小段,就是那么一小段,撞击了我,也对里尔克产生了莫名的吸引。而后一个朋友还特意将他的一本杂志上刊登的这一首诗的那页撕下来送给我。(为此毁了一本杂志,想起来还是很感动)
/不知道你们在读时有没有被诗独特的共通感与吸引力指引入另一个世界。(smile)/
里尔克只用一个句式,四次重复,简洁的篇幅便承重无穷。哭、笑、走、望,字字是生的动感却又为死的缠绵,恐惧与孤独黏揉到一起,乱入心肠。知道别人的存在,偏偏如河流峡谷环抱独揽自己;了然自己一人独处,又处处感知窥望,安全感尽遗。既是群中独我,亦是独我之众。他慌乱,惊然,恐惧,却又安然,因为他明白:好如电影中的哥特式恐惧渲染,在百年旧宅中,背景音乐早已缓入,漆暗的光线已等片刻,一切渲染适宜,等待高潮地来临、答案的谜底揭晓。然后他走进浴室,在镜子前站立。他看见自己。两个人,我和自己。是谁、回音中震荡出自己。
自我的对抗与陪伴,离离散散,揪扯不清。也唯有此,去迎接那无缘无故的生命,与生命中无缘无故的往来。我想,生命的真诚也许便是她的无缘无故,又或是我们凡人不明前因而出感到的所认为的无缘无故的果。有些伤害,本不起于你,却需要你去承受;有些责难,本于你何干,却终是落定于你;有些路途,本需同行,却只允许你一人披甲而过。无缘无故,难寻所因。生命的不可预料让我们无力,倍感惆怅。
自我的悲切迷惘尚有间断去喘息。数万万人的哀叹的叠加确是沉重掷地。此刻此刻此刻此刻……每一刻里有ta的悲叹萦绕。想必上帝是最辛苦的人,上帝视角中的他望着听着看着正在感到着。细丝缠绕朦胧至终成白茧。你无辜的眼,也应着必然的与他人的种种联系而覆蚕丝受撕扯。脑海突然蹦出The Green Mile里John Coffey的身影,影片前的沉重凝滞到最后 want it over and done的解脱,感觉融化在这首诗里。
生物中有一种共振,当时流行的禁曲《黑色星期五》听说就是由此引发的悲哀感。或许诗歌也有此。在和里尔克文的共振中,更让我欣赏受吸引的却不是那种沉重压抑,恰恰是相反的平静祥和,是无哀不伤的静默。细溪流动远去,拂去聒噪与宣泄,仅仅表达一种恰好此时的状态。是这样,便是了,无关何事,不语他人。
甚多喜欢的地方,描述在多其实都是以后的细赏回转。而当时第一眼就喜欢上,其实没有那么繁杂,恰恰只是单纯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