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3:大致了解一下各种职业生涯理论知识。
一、帕森斯(Parsons)特质因素论
特质因素论是最早的职业指导理论,也是用于职业选择与职业指导的经典性理论,1909年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在其《选择一个职业》的著作中提出了人与职业相匹配是职业选择焦点的观点。这一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个人和职业都有稳定的特征,而适当的职业选择就是要在这二者之间进行匹配。帕森斯明确阐述了职业选择的三大要素:①特质,即应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态度、能力、兴趣、智谋、局限和其他特征;②因素,即应清楚地了解职业选择成功的条件、所需知识和在不同职业工作岗位上所占有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前途;③上述两者的平衡。
二、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
舒伯(1953)根据自己“生涯发展型态研究”的结果,参照布勒(bueller)的分类,也将生涯发展阶段划分为成长、试探、决定、保持与衰退五个阶段,其中有三个阶段与金斯伯格的分类相近,只是年龄与内容稍有不同舒伯增加了就业以及退休阶段的生涯发展,具体分述如下。
成长阶段:由出生至14岁,该阶段孩童开始发展自我概念,开始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要,且经过对现实世界不断地尝试,修饰他自己的角色。
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发展自我形象,发展对工作世界的正确态度,并了解工作的意义。这个阶段共包括三个时期:一是幻想期(4岁至10岁),它以“需要”为主要考虑因素,在这个时期幻想中的角色扮演很重要;二是兴趣期(11岁至12岁),它以“喜好”为主要考虑因素,喜好是个体抱负与活动的主要决定因素;三是能力期(13岁至14岁):它以“能力”为主要考虑因素,能力逐渐具有重要作用。
探索阶段:由15岁至24岁,该阶段的青少年,通过学校的活动、社团休闲活动、打零工等机会,对自我能力及角色、职业作了一番探索,因此选择职业时有较大弹性。
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使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特定化并实现职业偏好。这阶段共包括三个时期:一是试探期(15岁至17岁),考虑需要、兴趣、能力及机会,作暂时的决定,并在幻想、讨论、课业及工作中加以尝试;二是过度期(18岁至21岁),进入就业市场或专业训练,更重视现实,并力图实现自我观念,将一般性的选择转为特定的选择;三是试验并稍作承诺期(22岁至24岁),生涯初步确定井试验其成为长期职业生活的可能性,若不适合则可能再经历上述各时期以确定方向。
建立阶段:由25岁至44岁,由于经过上一阶段的尝试,小合适者会谋求变迁或作其他探索,因此该阶段较能确定在整个事业生涯中属于自己的“位于”,并在31岁至40岁,开始考虑如何保住这个“位子”,并固定下来。
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统整、稳固并求上进。
这个阶段细分又可包括两个时期:一是试验-承诺稳定期(25岁至30岁),个体寻求安定,也可能因生活或工作上若干变动而尚未感到满意;二是建立期(31岁至44岁),个体致力于工作上的稳固,大部分人处于最具创意时期,由于资深往往业绩优良。
维持阶段:由45岁至65岁,个体仍希望继续维持属于他的工作“位子”,同时会面对新的人员的挑战。
这一阶段发展的任务是维持既有成就与地位。
衰退阶段:65岁以上,由于生理及心理机能日渐衰退,个体不得不面对现实从积极参与到隐退。这一阶段往往注重发展新的角色,寻求不同方式以替代和满足需求。
舒伯的循环式发展任务
在上述舒伯的生涯发展阶段中,每一阶段都有一些特定的发展任务需要完成,每一阶段需达到一定的发展水准或成就水准,而且前一阶段发展任务的达成与否关系到后一阶段的发展。
在以后的研究岁月中,舒伯对发展任务的看法又向前跨了一步。他认为在人一生的生涯发展中,各个阶段同样要面对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的问题,因而形成“成长——探索——建立——维持——衰退”的循环(见表3-3)。①(①金树人:《生计发展与辅导》,(台湾)天马文化事业发展有限公司,1988年3月,第49页
表3一3循环式发展任务(舒伯,1984)
举例来说,如一个大学一年级的新生,必须适应新的角色与学习环境,经过“成长”和“探索”,一旦“建立”了较固定的适应模式,同时“维持”了大学学习生活之后,又要开始面对另一个阶段——准备求职。原有的已经适应了的习惯会逐渐衰退,继而对新阶段的任务又要进行“成长”、“探索”、“建立”、“维持”与“衰退”,如此周而复始。
一生生涯的彩虹图
1976到1979 年间,舒伯在英国进行了为期四年的跨文化研究,之后他提出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新观念——生活广度、生活空间的生涯发展观(Life-span,Life-space career development).(1981)这个生涯发展观,除了原有的发展阶段理论之外,较为特殊的是舒伯加入了角色理论,并将生涯发展阶段与角色彼此间交互影响的状况,描绘出一个多重角色生涯发展的综合图形。这个生活广度、生活空间的生涯发展图形,舒伯将它命名为“一生生涯的彩虹图”(Life-career rainbow)
(1)横贯一生的彩虹——生活广度
在一生生涯的彩虹图中,横向层面代表的是横跨一生的生活广度。彩虹的外层显示人生主要的发展阶段和大致估算的年龄:成长期(约相当于儿童期),探索期(约相当于青春期),建立期(约相当于成人前期),维持期(约相当于中年期)以及衰退期(约相当于老年期)。在这五个主要的人生发展阶段内,各个阶段还有小的阶段,舒伯特别强调各个时期年龄划分有相当大的弹性。应依据个体不同的情况而定。
(2)纵贯上下的彩虹——生活空间
在一生生涯的彩虹图中,纵向层面代表的是纵贯上下的生活空间,是由一组职位和角色所组成。舒伯认为人在一生当中必须扮演九种主要的角色,依序是:儿童、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夫妻、家长、父母和退休者。
“画生涯彩虹图”是一项很重要的活动,舒伯认为人的行为方向受到三种时间因素的影响:一是对过去成长痕迹的“审视”:二是对目前发展状况的“审视”:三是对未来可能发展方向的“展望”。这是一种最佳的透视工具。
三、霍兰德的个性职业匹配理论
他的个性职业匹配理论(Typology Approach),又称为职业人格类型理论、人业互择理论等,主要体现在《职业选择》(Making vocational choice)一书中。他认为,一个人之所以选择某职业领域,基本上是受到其兴趣和人格的影响,生涯选择是个人在对特定职业类型进行认同后,个人人格在工作世界中的表露或延伸。自我和职业认知的比较,及后续的接纳或排斥是生涯选择中主要的决定因素。
大多数人属于六种人格类型:现实型(Realistic);研究型(Investigative);艺术型(Artistic);社会型(Social);企业型(Enterprising);常规型(Conventional);有六种环境模式与这六种人格类型相对应;人们寻找的是能够施展他们的技能同时表现他们的态度、价值观和人格的职业;人们的职业行为是由其人格和环境特征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
霍兰德编制了自我职业倾向测定量表(SDS)作为人格类型和职业倾向测定的工具,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霍兰德的个性类型分类和测定量表可以作为职业咨询和职业选择的初步依据。
四、克朗伯兹(Krumboltz)的社会学习理论
克朗伯兹(Krumboltz)认为有四个因素会影响职业决策:
1、遗传因素和特殊能力:个人的遗传特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个人的职业表现。
2、环境因素和实践:来自于人类的活动和自然的力量,通常在个人能力的控制之外。
3、学习经验:克朗伯兹认为,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学习经验。并提出了两种学习类型:①工具式学习经验。②联结式学习经验。个人通过观察真实和虚构的模型,通过对人、事之间的比较来学习对外部刺激做出反应,某些环境刺激会引起情绪上积极或消极的反应。
4、任务取向的技能: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习惯、心理状态、情绪反应和认知的历程等。克朗伯兹(Krumboltz)认为,在个人发展的历程中,上述四种因素会相互作用,形成个人对自我与世界的推论和信念。
五、帕森斯的生涯辅导理论
1.帕森斯的生涯辅导理论
帕森斯被称为“职业生涯辅导之父”,其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职业生涯》(Choosing a vacation,1909)一书中,“职业规划”这个概念也得以在此书中最早提出。帕森斯概括了生涯规划的三个要素:
1)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态度、能力、兴趣、智谋、局限和其他特性;
2)提供职业的知识和信息,即成功的条件及所需知识,在不同工作岗位上所占有的优势、不足和补偿、机会和前途;
3)上述二条件的平衡,即根据自身条件及职业信息恰当地判定职业方向。
帕森斯的这三个步骤,其实就是“知己”、“知彼”与“决策”,强调了个人与职业因素的匹配。
六、金斯伯格的职业发展理论
他把职业发展分为幻想期、尝试期和现实期。
幻想期:11岁之前的儿童时期。
尝试期:11~17岁。
现实期:17岁以后的青年年龄段。
金斯伯格的职业发展论,事实上是前期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就是说,是就业前人们职业意识或职业追求的变化发展过程。
七、格林豪斯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格林豪斯将职业生涯划分为5个阶段:
职业准备:典型年龄段为0~18岁。
查看组织:18~25岁为查看组织阶段。
职业生涯初期:处于此期的典型年龄段为25~40岁。
职业生涯中期:40~55岁是职业生涯中期阶段。
职业生涯后期:从55岁直至退休位职业生涯的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