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能把“要事第一”理解错了

利用四象限的日程管理数年,获益良多。从一开始的简单逐条写日程list,到后来的逐步把日程分解为重要且紧急,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不紧急也不重要四个象限,到现在熟练把安排好的轻重缓急来指导自己的时间运用。

虽然并不会因此令自己每天多出几小时,但主动地把最大精力分配去完成最重要的事情,主动剔除一些不重要的事从而节省了时间腾出给优先的事,整个效率是能够保证的,无形中是“偷”了些时间。

四个象限:Ⅰ重要且紧急,Ⅱ重要但不紧急,Ⅲ紧急但不重要,Ⅳ不紧急也不重要(图片来自《5分钟商学院》)
利用“日事清”工具,我某天的安排
“日事清”某一周的安排;红色表Ⅰ,黄色是表Ⅱ,蓝色表Ⅲ,绿色表Ⅳ

一直以为这样做就足够了,但那天看了《5分钟商学院》的一篇关于时间运用的文章后,发现自己沿用的方法还是不够。

里面提到,如果一直在处理“重要且紧急”(即Ⅰ象限)的事情。重要,所以不能不做;紧急,所以必须现在做。那么每天的工作节奏和强度是很快很高的,长久下去,好可能会不堪重负,每天都是兵临城下从而堆积焦虑感。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减少“重要且紧急”的事情。注意,是减少“重要且紧急”的事情,不是埋头尽快处理“重要且紧急”的事情。

这里要提到《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说的其中一个习惯了:要事第一。专注于重要(但还不紧急)的事情,在它慢慢变得紧急之前完成它,这就是“要事第一”所以!(划重点)我们更应该专注于“重要但不紧急”(即Ⅱ象限)的事情,从而减少它们成为“重要且紧急”(即Ⅰ象限)事情的可能性。那么,显得毫不费力游刃有余的工作状态就离我们不远了。

一个案例:

美国某小镇有一个消防队。火光就是命令,火场就是战场,他们也总是疲于奔命于各种“重要且紧急”的火情。

他们有办法减少“重要且紧急”事情 —— “救火”吗?救火不就是他们存在的意义吗?不救火,那还要消防队何用?

这个消防队不这么认为。为了让自己不必每天出生入死,他们决定,在救火之外,派专门的队员上街检查救火设备、老化电路、易燃物和各种隐患,并逐项反应改进。

一开始工作量更大了,而且效果并不明显,但一段时间之后,大家发现这个小镇的火情真的减少了。而因此,消防队就有更多时间上街检查,然后火情进一步减少。最终,这个消防队的主要工作,变成了防火,而不是救火。

这就是今天我想分享出来的、对我来说是新的、关于时间管理——“要事第一”的观点。

主动拒绝一切“不重要、也不紧急”(Ⅳ)的事,干掉大部分“紧急,但不重要”(Ⅲ)的事,直到小于15%,这样你就可以把65%~80%的时间花在“重要,但不紧急”(Ⅱ)的事上,并因此,把焦虑之源——“重要,并且紧急”(Ⅰ)的事情,减少到20%~25%,达到“忙,但不焦虑”的“要事第一”的境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