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培育时代新人
—河西五地市教育系统思政骨干人才研修有感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诗意栖居,就看你有没有找寻它的勇气和突破它的冲动,尤其是已经习已为常了大漠的孤烟和祁连的芳草时,被戈壁的风沙淹没的心扉和日渐麻木的神经是否还有为梦想打拼的勇气?而此刻这种想法变得愈发强烈而真实。现在就让我们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找到航标,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寻找梦中的殿堂,讲述中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先烈为了党、国家、民族和人民的事业而英勇奋斗、不懈奋斗、顽强奋斗,用鲜血和生命、用信仰和决心,写下了人类史上彪炳史册的壮丽诗篇;“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坚强自立、坚持梦想、永往直前,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用勤劳和智慧、用坚定与执着,写下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国故事”。为了讲好河西文化故事,传承红色基因,12月20日,河西五地市一行100多人齐聚张国臂掖的丝路重镇—金张掖,参加了为期一周的甘肃省重点人才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河西走廊历史文化和红色教育培训智库建设人才培养项目》第三期河西五地市教育系统思政骨干人才研修班的培训学习。
在开班典礼上,张掖市人社局许晓梅、河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王学兵和河西学院科技处杜军林副处长等领导先后致词,表达了此次培训的现实意义,并对学员提了殷切的期望和要求。
在为期两天的专题讲座和教学活动中,张掖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汪世成、中共张掖市委党史研究室四级调研员陈金荣、河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院长、红西路军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蔺海鲲、河西学院红西路军研究院教授、博士后蒋超、河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顾文兵等专家学者为我们做了精彩的专题讲座和教学辅导。通过讲座,我明白了从汉代至今约两千年的时间里河西走廊的历史和文化变迁,以及它在华夏文明历史长河中的显著地位和重要价值。因而为河西走廊厚重的历史和红色基因的传承而深深吸引和感动,
22日、24日, 我们进行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高台纪念馆、张掖高金城烈士纪念馆、张掖市三馆、山丹艾黎纪念馆、博物馆、河西学院文化民族教育文化长廊、河西人文历史馆、院士专家工作站、贾植芳纪念馆等现场观摩教学活动。我们被西路军在没有救兵、没有供给,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西路军战死7000多人,被俘12000多人。被俘的战士没有因为遭受非人的折磨而意志消沉,而是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坚持斗争,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革命理想和信念而潸然泪下;被以甘凉肃抗敌后援会主任的公开身份,以重开福音堂医院为掩护,在张掖开展营救红西路军流落失散将士。在半年多时间里,不畏艰难、千方百计、救治伤员并营救红军300多名。最终被国民党新二军驻张掖三百旅旅长韩起功秘密杀害在其司令部后花园内的高金城烈士感人事迹而几度哽咽;也为艾黎先生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解放事业奉献一生的光辉业绩、大爱无疆的国际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的人道主义精神深深感动和折服;更为“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苍凉和孤寂所沉思……
五天怱忙而充实、轻松而愉快的学习中,使我们对河西走廓历史文化和红色底色和基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感觉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理直气壮地讲好思政课,讲述中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旗帜鲜明地将“红色精神”代代相传,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为期一周的专题学习和实地观摩教学活动中,我们一同沿着万里丝绸河西道,红西路军浴血河西走廊的足迹,穿越历史时光,映照皑皑祁连和戈壁荒漠中的文化之光和红色基因,寻找心灵归处,踏循红色之旅,从容走向未来 。我们用意念和勇气,战胜了疲惫,战胜了伤感,内心既坚韧又柔软,学会分享爱,用心感受革命文化,领悟红色精神。我们应自觉学习与发扬先辈优秀品质,在世间行走的同时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之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