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9年3月3日,我完成了我人生中第一个马拉松(半马—21KM)。
2019年5月26日,我完成了我人生中第二个马拉松(半马)。
2020年4月-至今,努力地进修打羽毛球球技。
关于马拉松:
你只有相信什么,你才会试着去改变什么。
你只有一点点改变什么,你才会实现什么。
关于羽毛球:
人生需要张弛有度
天才来源于刻意练习
面对没把握的事情,更需要自信与勇气
关于马拉松的那些事
我不是一个健身达人,也不是一个跑步能人,从未参加过任何形式马拉松。
我是一个手无寸铁之力的人,是一个开瓶盖永远需要他人帮助的“弱鸡”。
但是,我是一个喜欢折腾,喜欢挑战的人。challenge makes me fresh.
为啥会突然想报名?因为想做点不可思议“疯狂”的事情。
在报名的时候,我在10公里和21公里之间犹豫不决。对于10公里,我很有信心能按时完成,然而,对于21公里,我心里虽然想挑战,可是我很犹豫很害怕。然后我问了一下一个经常跑步的外国朋友,他说just have a fun and take it easy and if you feel tired, just walk~当时的我傻逼地觉得挺有道理的,然后觉得经过训练应该勉强能完成,起码能走完吧……当我报完名后,我才发现那个外国朋友报的是10公里,还有马拉松半马要3小时完成……3小时对于我这个小白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身边的朋友,听闻我要参加半马。有鼓励,也有因为疼惜我,劝我别去跑了。我更加不敢告诉我父母,因为他们知道后肯定会天天碎碎念骂死我,不是这样的料就别去做这种事情。
怕吗?担心吗?有所动摇吗?
有。特别是父母的方面。但是,这次我选择捂住双耳,隔离外界与内心的疑惑,坚定自己的信念,我就是要完成!就算我是只菜鸟,我也是可以飞翔的!
但是,透过慢跑的过程中,我渐渐体悟到跑步之外的东西。
(1)step by step
从最初的5KM,到8KM,到10KM,到12KM,再到15KM,到最后的21KM。累吗?废话!每次都累成狗,好吗?贴的膏药,比前20多年累积的还要多。但是,我相信我只要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去进步,有足够的耐心,一点一点通过不断训练,我都可以做到的。
许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通过目标拆解、行动,其实也竟然可以慢慢地实现。
跑步如此,生活也是如此。人生的目标可能定的比较远大,但是看向一个方向,再把目光缩回目前的3KM,如果心里的方向是对的,我相信只要一直跑下去,然后把每一个脚步踏稳,其实逐渐便会到达那个终点。在跑步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撞墙期间,但我觉得这是另一番风景,这些东西会变成很丰富的人生经历,只要一直不放弃,最终还是会到达终点。只要一直跑就对了。
(2)路上的风景更美
哇我要跑21公里,可能会先想说这好漫长好痛苦。可是,如果关注的是沿途的风景,把每一个脚步踏稳,而不是一直盯住结果,跑的时候会轻松享受很多。
以前的我,做事总是盯着目标,心里总是慌兮兮的,给自己增加了无形的压力。但是,在通过慢跑的这段过程中,我终于学会注重过程,一开始我知道了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然后便分解目标,更加关注怎么去完成这个目标?更加注重事情本身,而不是结果会怎么样?
(3)带着信念感完成这段征途
我相信对大多数人来说,21KM是一个很恐怖的概念。至少在完成之前,这数字对于我来说是很可怕的概念。我真的没有想到自己能够完成半马。
跑之前很多人对我说,跑步下去那就算了吧。但是,我还是坚持地跑下去,即使在最后5KM腿痛得快迈不开脚步。即使很害怕,无措到跑之前“骚扰”了不少朋友;即使跑到脸色苍白;即使忍受很多的不适感,但还是一直在跑?究竟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执着?
那是因为我知道自己内心有一个坚定的信念:
我想完成这次挑战。
马拉松不仅需要激情,更需要的是耐力和坚持。
我能在身体上战胜自己,以后在精神上的马拉松我也可以完成。
所以,我愿意去跑马拉松,我愿意忍受这些不舒适。我有力量去坚定自己的想法,而不会因为别人的看法而退却。
只要握住拳头,带着信念感,我能够尽我所能去完成我想做的事情。
第二个半马:
是不是因为跑上瘾才报名?才不是咧!鉴于原因有点无语,还是不公开了,留点神秘感…
有了上一次经验,这次是不是容易一点?放松一点?
才不是呢!毕竟上天总是会给神秘惊喜给人。
大致情况:3月跑完第一次半马,4-5月都沉浸在论文中,基本没怎么运动,5月中下旬外出旅游大半个月(旅途玩了多久我就病了多久,尝遍了意希西葡的药),回来不到一周就要跑半马。跑步前一天还下大雨。
当天带着犹豫,去到现场。我震撼了,好多人哇!尽管下着小雨,大家还是热情高涨,好像在开狂欢party。有的人居然甚至是从别的城市赶过来参加这次马拉松。
犹豫的心,在热情欢快的氛围中消失了。
紧接着就是21KM的历程。
跑步才刚开始半小时,就倾盆大雨下来,全身都湿透了,鞋子也是,有点难受。
既然无法改变现状,那就随遇而安吧。
放大音乐,边跑边拍照,自娱自乐地玩着嗨着。
每当有点受不了时候,看着身边的人还在坚持,看到街坊邻居敲着碗筷给我们鼓励,有的甚至做小点心,派送糖果,为我们加油。温暖之意,在心底涌动着。真的,很感动。
我是一个容易被生活小事所感动的人。因为他们的善举,所以我也努力着做个小太阳,温暖他人,善待他人。我希望能够给这个世界一点温暖,哪怕只是一点点。
经历过风雨的马拉松,才算完整的体验。
Great things never came from comfort zones.
我想我会一直跑下去。
最后,感谢那些一直支持陪伴我的可爱人儿。是你们,让我更加有信心去坚定自己的想法,坚持跑下去。
关于羽毛球的那些事
首先,要非常感谢可爱的朋友们的耐心赐教与无数次鼓励与包容。
你们宛如上天派来的天使,温暖的向日葵
很开心与你们一起。
然后,学习的动机是,某天我列了一个30岁前的to do list。我想掌握一门体育技能。
我喜欢打羽毛球,所以我想在这方面有所进修。
接下来,是锻炼时候的一点小感悟:
1.面对没把握的事情,更需要自信与勇气
球场上的我,很不自信。不自信是因为我的朋友们都是很厉害的人,是专业级人物,我担心被嫌弃,拖累别人。特别是在双打的时候,我不能为团队作出贡献,我很自责内疚。
幸好,我遇上了她们。她们并没有看不起我,反而是手把手教导我,用手机录像给我扣动作,基本动作,基本步伐,握拍,发球,击球,每个知识点都耐心教导我,甚至课后一条条列出我的不足与改进措施。
不仅是技术上的教导,每次的鼓舞都让我很感动。“没事,已经比上次好多了,差一点点就打得到了,已经碰到球了,稍微大力一点就好,稍微碰一碰就好,动作小一点……”每字每句,真的很感动。
因为你们,我开始变得勇敢。
每次我有所胆怯的时候,耳边就响起你们那句“打就是了”。
这句话也可以运用到生活中。有所犹豫之时,just do it!大胆点,自信点,可以的!
自信,不仅只是在自己熟悉的领域,而是在每个细枝末节,哪怕那个是陌生的,不擅长的领域!
2.需要张弛有度
我打球握拍很紧,不灵活。接发球也很冲,动作很大。
这让我联想到一个词,张弛有度。
我太紧绷了。
打球与生活都需要灵活。
3.淡定从容
羽毛球让我更加淡定从容,沉住气。
即使赢球,也要沉住气,不骄不躁。
即使输了,也要淡定从容,继续打。
沉住气,多点观察对方的空位,预算对方要打的位置,时刻做好准备。
4.刻意练习
高远球,是羽毛球的根基。要可以练习,练成肌肉记忆。
想起了乔丹的成功秘笈:practice,practice,practice
刻意练习,是一种有高手反馈的练习
对不足点进行刻意精进,最终实现所有节点的完满。
其实,所有东西都是熟能生巧。
有人问,今年的生活会不会因为疫情很单调乏味。
我觉得不会,我会因此抓住机会,沉下心多看专业书,修炼自己的专业知识。
每次打羽毛球,都像警钟一样提醒我,我要多刻意看案例,实务,要刻意练习。
结语
很感谢,一路上有你们,欢声笑语,支持鼓舞
更感谢,一直努力的自己,要一直认真地玩耍下去
也要做个小太阳,尽己所能,温暖他人
生活很苦,我们很甜,爱生活,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