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十年弹指一挥间。昨日,我与儿子一同去逛上海图书馆。儿子走在前面引路,我跟在后面。在十年前,都是我带领着孩子过来的,今日奇怪,怎么轮到要孩子引路的地步?
我好像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相隔十多年没来逛了,途径的街道全部焕然一新。以前的老房子被拆迁了,那些具有古典建筑风格的楼房虽被保留下来,但因重新翻修过而面目全非。有的为了拓宽街道,防止小商贩开店,门面用水泥封锁了。有的好像是推倒重建的,外墙刷成鲜艳的粉色调,上下格调统一,窗户横竖一致,光洁透明的玻璃窗,内室雪白的墙壁,一模一样的吊灯,灯,给人美好洁净之感。
这一路,我在脑海中飞速地收索着以前的记忆,但好像都对不上号,我看着眼前的一切,即感叹政府部门的大作为,又对转瞬即逝的时光唏嘘不已。
过了一个路口,我着急地问儿子,说:“怎么还没看到上海书城的大门,是不是走错路?”儿子并不了解我的心思,他非常笃定地指向一方对看说:“喏,墙上这么大的几个字,没看见吗?”我顺着儿子手指的方向望去,在一排落地玻璃门的上方垂挂着几个红色醒目的字“上海书城”。
我站立在马路对面一时呆住了,天啊!改变如此之大。脚下的这条马路好像被垫高了,原来进入图书馆大门,先需要登上好几个高台阶。台阶的两边是绿色植被,名贵的花卉。推开大门进入,左右两边还有穿制服的保安把守着。进入书城里边,映入眼帘的全是书,楼层很高,不抬头基本看不见天花板,给人气势雄伟之感。
而如今,门面几乎与马路地面持平,风格与随处可见的大型商店的入口没什么区别。大门面改装成若干扇小门,然后随着一扇扇小门高频率地一开一合,使新图书馆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但我却感觉这掉档次了,同质化严重,为原来那气派雄伟的书城感到一丝惋惜。
我们推门而入,门口没有工作人员,左边拐角处有电子化设备,估计人工已被机器人取代。迎面是黑色的扶手电梯,四周也有书籍,都搁在高至天花板的木制书柜里,高高的书柜按书的类别隔成一块块空间,人走进去似入迷宫。
二楼,书架的格调与一楼基本相似。只是多了些商业气息。在图书馆里竟然设有化妆品柜台,有小资情调的餐饮店,还有稍与文艺搭边的企业入驻进来。瞬间,我有点懵了,儿子却觉得一切都十分自然,是我已经被时代淘汰了?
我在这里突然想起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多少千古豪杰,都在浪花拍岸之间灰灰湮灭,时光啊,谁都只是它的匆匆过客,还是珍惜当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