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2月23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提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其中又提到“着力健全要素保障和优化配置体制机制”,下面就如何加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提出一些建议想法。
明重要性,知教育培训迫在眉睫。农村党员、干部是乡村发展的“领头雁”,是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走向富裕、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力量。在当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其重要性愈发凸显。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训,有助于提升其党性修养,使其能更好地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在工作中廉洁奉公、公正处事,增强党组织在农村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个政治觉悟高、作风优良的党员、干部队伍,能够在农村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激发全体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说,认识到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紧迫性,是开启乡村全面进步的重要前提。
找着力点,让教育培训扎实落地。要注重实用性与系统性相结合。既要有贴合农村实际的农业生产技术培训,比如新型农作物种植方法、农产品电商营销技巧等,助力农村产业发展;也要有关于党的方针政策解读,让党员、干部能第一时间将国家的利好政策传递给村民并加以落实,同时加强党纪国法教育,确保他们依法依规办事。形式上,要灵活多样,打破传统单一授课的局限。此外,还可以组织实地考察学习,到乡村振兴的先进示范村去观摩,汲取他人成功的经验,直观地感受差距,找到自身努力的方向。
求长效性,保教育培训持续发力。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不断完善的系统工程,必须构建长效机制,确保其持续发挥作用。要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对于参与培训的党员、干部进行科学的考核,不仅考核他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关注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况。完善跟踪反馈机制,定期收集党员、干部对于培训内容、形式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反馈及时调整培训方案,使培训更贴合他们的需求和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同时,持续跟踪他们在培训后的工作表现,了解培训效果的长效性,对于存在的不足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再培训。
总之,加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是关乎农村长远发展、乡村振兴大业成败的关键之举,需要我们持之以恒、扎实推进,让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成为乡村大地上最耀眼的“星星之火”,点燃乡村全面振兴的燎原之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委组织部张砾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