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春节后上班首日,延续了七八年的“全县经济工作会议暨XX活动动员大会”被往后推迟了一天,取代它的是省委省政府动员大会,部署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吹响了全省向“高质量发展”的进军号。
这些天明显感受到了其定位之高、旗帜之鲜明、态度之坚决。不去讲前一段时间里紧锣密鼓贯彻的大会小会,上个周末就听了足足半天的专家专题培训解读,这个周末更是春节以后全市最高规格的一次大会——“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暨‘四个城市’建设推进会议“。
书记有呐喊,县市区、部门、企业有表态,市长有落实。笨拙如我等,也细细理出了一干”干货“。比如高度,比如目标,比如机制,比如重点。
然而,即使身处群情激昂的氛围,思想仍无从保证地开个小差。同样不合时宜地,脑海里突然泛出个”筐“字。毋庸讳言,从前有太多顺应时代的发展理念,在一层层的贯彻落实过程,被画成一个个“高大上”的“筐”。常常,不止在各色汇报、总结时的唾星里,即使茶余饭后的谈资,那个已做大的“筐”总罩在那里,只是多了正襟与戏谑之分。如一位“资深”人士所言,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筐”“合模全穴”。
这一次书记绘就的蓝图应该很接地气,至少我看到了那些分类颇细的规划与目标。只是有时总忍不住“杞人忧天”。没办法,谁让我一眼也不愿看到,如此高屋建瓴的决策又被造就成一个“筐”。即使里面盛装了颇亮人眼的诸如“隐形冠军”、“独角兽”、“瞪羚”等,谁也不能保证那些改头换面的“规则”、包装过度的“典型”、领了新任务的“数字”等等,不会一古脑儿地抢占到“筐”的“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