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效应”的启发——自我反省

当你对某个人有一种超乎一般的反感时,是因为你从他那里看到了自身消极的一面,是因为对方非常准确地表现出你自己所厌恶的东西,这就是所谓的“镜子效应”。——《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

曾一度,我对父亲的感觉可以明确地用一个字表示——恨。我恨他因为自己无力的人生而只会迁怒于家人,造成了我自卑、内向、无安全感的性格。也因此,我要比别人花更多的努力才能感受到幸福和快乐。

年轻的时候,他的人生因为他父母的一个自私决定被改写了。高中毕业,他没有如期盼中的去做邮电局局长的接班人,反而去做了木工学徒。巨大的落差造成了他一生的痛,也成为了他不上进、不积极生活的理由。

跟母亲结婚后,他积累的负面情绪似乎找到了宣泄点。从我有记忆以来,家里总是充斥着他们的争吵,有时甚至会上升为砸东西,而起因往往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我上初中后,爷爷的去世成为了他彻底崩溃的导火索,他像是失去了精神寄托快速地萎靡下去,开始酗酒。往往是一天三顿,每顿必醉。他的借酒浇愁让他走向了一个极端——暴躁、抑郁,钻牛角尖。

小时候,我怕他,但现在,我看不起他。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面对他,不再是紧张、害怕,而是厌恶和怜悯。

遭遇了挫折,他没有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而是被深深地碾压进泥泞的泥土里,时日一久,他反而把泥土当成了保护层,裹足不出,不愿再面对外面的风雨。他只顾舔舐自己的伤口,却不记得自己作为别人的丈夫和父亲需要撑起一片天的责任。我厌恶他的逃避、无担当,也厌恶他只会抱怨,却不思进取。

但有时候,我又能理解他的感受。也许,这就是所谓的“镜子效应”吧。明明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里,很多能力有待提升,却还是待在舒适区不愿出来,日复一日地逃避着、拖延着。眼看马上就30岁了,却还没打造出核心技能,焦虑感与日俱增。在耽于享乐的日子里,麻痹着自己;在偶尔清醒的日子里,厌弃着这样的自己。

对他人的异常反感源于对自我行为的厌恶,意识到了这一点,就能更加客观地剖析自己、直面自己内心。改变不了别人,但能启发自我反省,也是进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16.5.30 在A控制器有一个button,点击push到B界面,B界面的输入框输入文字后,返回A界面的时候...
    夏天爱西瓜汁阅读 1,274评论 0 0
  • 很多事情,只有你经历过,亲身体验过,才会知道困难与不易。 一. 年前假期回家,由于自己本身特别喜欢做菜,萌生了去摆...
    亦舒先生阅读 8,114评论 0 0
  • 文 /海浪 2016/12/02 冬天的夜,有一点悲凉,风似乎有心情,也有悲喜。夜晚,却没有丝毫睡意,我属于夜猫子...
    enjoy海浪阅读 4,668评论 0 1
  • 看短篇小说的感触一个字“空”!什么是“空”, 严歌苓曾经用“空”来评陈川的画,她说“空”是曾经奔忙着脚步的空楼梯,...
    月亮123阅读 2,372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