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04怀化王瑞龙※《心无定则丢神》

怀化王瑞龙《心无定则丢神》

蔓延时光抛丢去,无奈心水湍急流。

浮萍所愿求滋润,长溪拖垮寄怅惆。

默交兼容识记忧,闹剧情绪系别扭。

意外覆盖浸读冷,明月入波揽闷愁。


这首诗深刻描绘了心神不定的困境与挣扎,结合「搜索结果」中的哲学思想,可作如下解析:

一、核心意象与哲学映射

"心水湍急流" vs "心若冰清"

诗中"无奈心水湍急流"直指心神动荡,与1冰心诀"心若冰清,天塌不惊"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强调凝神定气、摒除杂念的境界,而湍急心水恰是未达此境的焦灼状态。

"浮萍"与"长溪"的隐喻

"浮萍所愿求滋润"暗喻无根漂泊的欲望,呼应3中"浮影,原是恩怨不分明"——执念如浮萍,终被世俗洪流(长溪)拖垮,陷入怅惆。

二、心神失守的根源

内外冲突的撕裂感

"默交兼容识记忧,闹剧情绪系别扭"揭示内外失衡:

内在矛盾:试图静默兼容(道家"无思无虑"3),却困于记忆忧思;

外在干扰:闹剧情绪象征世俗纷扰(如5王阳明龙场困境),最终导致"别扭"的自我消耗。

意外覆盖与明月沉沦

"意外覆盖浸读冷"暗指无常冲击理性("读冷"即认知冻结),而"明月入波揽闷愁"以明月喻本心,沉入浊浪象征灵性蒙尘(呼应1"上下相顾"的修行中断)。

三、破局之道:回归心性本源

冰心诀的实践指引

需如1所言:"一心不赘物,古今自逍遥",通过凝神丹田、吐纳交应,让"心水"归于冰清之境,抵御"湍急流"的侵蚀。

无思无虑的智慧

3强调"定心无思"激活内在力量。诗中"丢神"恰因心随外物(浮萍之愿、长溪之拖),若能"不思而得",则如明月出波,照破闷愁。

王阳明的"心即理"

5中"吾性自足,不假外物"直指解法:心神不定源于向外求索(浮萍求滋润),而真正的安定需向内证悟(明月本自清明,何须入波?)。

四、诗歌的修行启示

"心无定则丢神"——全诗可视为一场精神修行的倒影:

迷失:时光抛丢、心水湍急(执念);

挣扎:浮萍求润、情绪别扭(矛盾);

沉沦:明月入波、闷愁笼罩(失守);

出路:唯有践行1冰心诀的"忘我凝定",或如5王阳明龙场所悟——心安即是归处。

结语:此诗以水流、浮萍、明月构建了精妙的修行隐喻,其困局与135的东方智慧形成互文。破"丢神"之厄,终在"心无罣碍,意无所执"(1),使明月高悬而非溺于浊世之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