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室友在寝室看一档情感类节目,无非是男女生的那些分分合合,有趣的是,有一对恋人遇到的困惑是,两人家庭悬殊较大,女生觉得两人不适合结婚,因此想要结束这段感情。对于这个女生的说法,现场的嘉宾都非常气愤,大肆指责这个女生太物质云云。那么这里就会涉及到一个问题:结婚需要门当户对吗?大部分人一听到这个问题,第一反应基本都是:结婚都要门当户对,这个社会是怎么了?只要两个人相爱就好啦!现在还在说门当户对,这思想得多落后啊?!那是老一辈人才会有的想法好不啦?!不好意思,作为一个90后,我一直都坚定的认为:结婚,当然要门当户对!大家先别着急“教育”我,先来听听我的理由。
一 .门当户对不是单纯的金钱对比
好像很多人一说起门当户对,都会联想到钱,认为门不当户不对的情况一定是一家有钱一家没钱,其实不是这样,如果门当户对只是单纯金钱多少的对比,那我也就没必要再说这个问题了,很多时候,它反映的是这个家庭给孩子的成长环境时怎样的。小学的时候,有个女同学,他们家是做生意的,父母在外面跑得比较多,见识也比较广,因此很注重女儿的兴趣培养,让她去学古筝,买了架在当时的我们看来可称得上是奢侈品的古筝,请了价格不菲的指导老师,而在我们的家长看来,这样的做法很是不值,以后升学考试又不会考这个,而且还花这么多钱,还不如给孩子多报个奥数补习班什么的。而我们当时也并不觉得会弹个古筝有什么用。直到多年后,每次填什么表格,特长那一栏总是填个“无”或者干脆空白,才深切的体会到没有个能拿得出手的特长是有多么的尴尬。这就是家庭带给我们的影响,那个女同学和我们的成长环境不一样,所以她的一些想法和眼界也必然与我们大相径庭,思想不在一个频道,怎么能聊到一起去呢?更别说做恋人,结婚了。当然,并不是说那些兴趣特长广泛的就一定和那些没有一技之长的人聊不到一块儿去,这里只是透过这么个现象去发现它隐藏的本质:不同的家庭环境培养出来的孩子是不一样的,沙漠里养不出牡丹花来。所谓的门当户对,在一定程度上强调的是家庭的教育理念对孩子的影响。
二 .结婚和恋爱有着本质的区别
也许很多人会说,两个人的成长环境不一样,也是可以相爱的呀,爱情是伟大的。我当然相信不同成长环境的人也是可以恋爱的,但是,恋爱和结婚不一样,那是两码事。恋爱中,你只需要负责郎才女貌,花前月下就可以,你们每天要想的事情无非是哪部新上映的电影比较好看,哪里又开了家新餐馆,明天要去哪里玩,在这些事情中,两个人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分歧,这一阶段基本也不会有什么矛盾爆发。真正矛盾爆发的时期是结婚后。结婚之后,就是柴米油盐姜醋茶的生活,以后还会有孩子的教育问题等等,这个时候,夫妻二人成长环境的不同的表现就会集中的浮现出来,矛盾也最容易爆发。倒是没有什么高低之分,只是观念不同罢了,只是两种观念不能融合罢了,换句话说,这两种持有不同观念的人,真不适合结婚啊!
三 .中国式婚姻,不是两个人,而是两个家庭
我还听到有一种反驳的声音:你说的这些都不是事儿,相爱的人是会为了对方而改变的,这才是爱情啊!没错,我相信相爱的两个人可以为了对方改变自己的一些观念和习惯,可是结婚不仅是两个人的结合,还是夫妻双方家庭的交集,这个时候矛盾就会更被放大了,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中国有“份子钱”的习俗,这个“份子钱”的多少,就看每个家庭的收入能力和金钱观念了,有些人觉得“礼轻情意重”,是个意思,有些人则觉得“红包越大,心意越重”,像一般普通家庭,随个一两千的份子钱都觉得挺高得了,而有些家庭,五六千甚至一万也不会觉得很夸张,那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你可以为了爱情迁就你的爱人,难道还要你的家庭去迁就你爱人的家庭吗?
所以,我们要求门当户对,要求的是思想高度的大致一致,要求的是差异的最小化,而不是简单的财务报表似的两家财力的比较。现在,如果有人问我结婚要不要门当户对,我一定会大声告诉他:废话!当然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