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智能硬件爆发的一年。
为了关注国内的情况,所以我选择了百度搜索指数趋势图(见图1):
从图上可以看出,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虽然今年第四季度略有下降),智能硬件的搜索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
在所谓“互联网+”的催动下,智能硬件市场越来越热。资本的不断涌入也导致越来越多的厂商想吃这块肥肉。
最终的结果是很多“离奇”的智能硬件被创造出来。
钱包+移动电源=智能钱包?
狗型外壳+平板电脑=智能狗?
何谓智能硬件?
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生活要变得智能?
今天在朋友圈做了个调查:你希望身边的东西都变得智能吗?
我得到的大多是反对的声音,大概有以下几类:
1.现有技术不够成熟,不信任云相关的技术。
2.感觉受人监视,个人财产安全和隐私得不到保障。
3.一旦技术成熟,担心机器人占领地球。
4.不安全,不想身边都是“爆炸物”。
5.为什么煮个饭都要用手机App控制?
百度百科上对智能硬件的定义是这样的:
智能硬件是继智能手机之后的一个科技概念,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对传统设备进行改造,进而让其拥有智能化的功能。智能化之后,硬件具备连接的能力,实现互联网服务的加载,形成“云+端”的典型架构,具备了大数据等附加价值。
软硬件结合,这没错。智能化,这没错。大数据,这也没错。
然而这都是对于企业。那对于个人呢?
我认为,不能够服务生活、没有真正给个人带来生活便利的都不是“好”智能硬件。
举个例子。人们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车刷公交卡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比人工售票更方便也更有效率的。所以,公交卡及其相关的系统和设备就是个可以服务生活的“好”智能硬件。
再举个例子。最近有个朋友买了个将近四百块的智能水杯,功能是提醒用户喝水。开始一看,这功能不是挺好的吗?然而杯子的说明上居然说了杯底不能长时间用开水冲刷,而且杯盖也是个摆设,无法拧紧。
别说智能硬件了,这连个保温杯都算不上吧?
判断一个智能硬件是不是真正能服务生活,看它的使用场景就是了。使用这个产品究竟有没有比不用来得更便利?
交互至上
交互设计,是定义人造系统的行为的设计领域。
我认为,一个智能硬件,满足人的需求是基本,然而是否能真正体现“智能”二字的地方在于“它是如何理解人的需求”。把问题简单化,即“智能硬件如何与人发生交互”?
说得不要脸一点,“交互至上”就是智能硬件未来的方向。
让我们回头看,商业领域每次有人机交互大突破的时候,都伴随着一个硬件高潮。
鼠标和图形界面--随之而来的是易用的个人电脑。
iPhone--随之而来的是新时代的智能手机。
Kinect--随之而来的是各种体感外设。
Oculus--随之而来的是现在以及未来的各种虚拟现实(VR)设备。
回归生活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有人性。如何才能不被冷冰冰的机器牵着走?
对于智能硬件来说,问题就是:什么样的交互是适合于智能硬件的呢?
我给出的答案就是:不要太奇怪。
多年后的一天,我下班回到家,灯自然打开。
没有开关,更不需要什么App。
坐着坐着,我在沙发上睡着了。
电视安静下来,灯渐暗。室温慢慢调节到让我不至于冻感冒。
然而这一切我根本感觉不到是有意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