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存想

这篇文章涉及的东西,有些“超现实主义”,只是我自己略带逻辑的想象,目前并没有科学依据。各位看客图个一乐就好。

我认为人医学上的死亡(脑死亡)并不是人生命的终结,在人生理上生命的结束以后会以另外一种形式的存在在延续。人在生命快要结束之时,脑海中往往会像放映幻灯片一样将此生的所有有“节律性”的事件片段呈现出来。这其实就是生命快结束之时,对人的一生做的一个总结。

那么,物质层面的生命结束以后,人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呢?我觉得是以一种类似波、场的不同于现实生物形式的存在。这里要讲到一个物理概念——以太,简单地说,可以把以太想象成充满整个宇宙的沙粒。这种沙粒很微小,密度却很大。整个“沙滩”又像海洋,具有流动性和可塑性,像水一样流动,装在器皿中又具有器皿的形状。不仅生于天地间的我们处在以太的“沙滩海洋”之中,整个宇宙中的天体都处于这样的环境之中。

以太是可以“点亮”的,打个比方,就像我们民间放的孔明灯。当太阳以光的形式放出能量的时候,就会点亮以太,灯笼的蜡烛就是以太,当然没点燃(吸收能量之前)就是单纯的以太。外面发光的灯罩就好比是能量,一个孔明灯就是一个光子。这就很好解释了光的波粒二象性,光具有粒子的特点是因为以太的存在,光能点亮了以太,是个体的特点;而具有波的特点,是因为这样聚集起来的沙粒又会像水一样可以产生波动,是团体的特点。

那么,场和波的形成就很好解释了。简单地说,比如在一个充满以太的球体中心放置一个正电荷的载体,它会向外辐射电场,其实就是给以太以能量,那么球体内的以太就会向中心的正电荷聚集,场的分布是越靠近正电荷场强越大,越远离正电荷场强越小。在越靠近球体中央正电荷的时候,由于“被点亮”的以太比较多,所以场强就越大;越远离,充能的以太就越少,场强越小。

回到前言,那么生命呢?人去世以后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呢?也是依靠以太,这层孔明灯的灯罩就是一种人离世以后存在的类似能量的“物质”,我称之为“灵”。灵是存在的,他/她类似于一种能量,可以和以太结合,结合以后不断影响其他的以太从而形成场或者是波。灵的能量有大有小,能量大的这种生物场强越大,反之亦然。灵可以感知这个物质世界,也可以感知我们人类等生物感知不了的东西,如:物理学的红外线、紫外线、X光等,也可以感知其他的灵。这都是以以太来作为媒介的。

我们生于此生,不能单单只是为了自己的一时快乐,因为灵既是平等的又是有等级的。就像爱因斯坦说的那样,我们是为了别人而活。也像毛主席说的那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也许我们无法完全做到,但可以逐步进行,从一件小事做起,慢慢地积累。

也因为我认为人物质生命的终结并不是终点,这种我称为“灵”的能量还会依托以太而存在,到下一个轮回之中。我们在此生所做的所有事情,经历的所有经历,体会的所有感情与感受,都是我们可以学习和提升的方式。我们爱过人和物,恨过物及人,我们的喜怒哀乐,我们的悲欢离合,都能促使我们学习和成长。体会不到的,还有同理心、共情心和换位思考不是。

谢谢大家,小子胡言;还望担待,与君共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