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对心理学感兴趣是因为,在教育教学中经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学生心理问题,出于工作需要想要多接触和学习,这门随着时代发展,而越来越被需要被看见的课程。当然前几年也被断断续续的,零零碎碎的,整体或者个体的叫去参加过形式化的培训。算是对心理学有了一点点了解。
后来,随着希望是每一学期选课的时候与让学员们的交流总是能不断的听到大家对《积极心理学》这门课程的好评,便越来越是心动。但是随着自己工作和学习的逐渐忙碌,只能被迫的先选择一些实用的学科,就是拿来就能立即用的,感觉就像在物质生活没有固定的情况下不敢。有精神生活的奢求一样,大概这就是对心理学的偏见吧。所以不但没有时间来选择这门学科,反而因为工作和生活的繁杂,让自己在年近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和生活不得兼顾的时候,越来越焦虑。是的,人到中年终于意识到一切都是宝贵的学习,时间来之不易,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工作更加有意义,又非常想珍惜,生活珍贵又美好,父母想要尽心孝敬孩子,想要尽力陪伴,想要的太多太多,因此自己慢慢的变得不堪重负。所以自己想着必须要开始给自己减负,怎样能够精简生活,怎样能够正确的面对自己内心的需要。学会做减法的生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看清自己的内心,但是这并不容易,所以,这个时候我又想到了《积极心理学》,最后给自己鼓了鼓勇气,准备选择这门学科。同时,也想到了那句话“人只有在自己世界完美的时候,才会觉得这个世界是完美的”。是的,我最初的目的是想能够先自愈。我想着只有自己的内心是强大的是完整的,至少是情绪稳定的条件下,才能带给孩子带给家庭带给班级带给学校带给工作,一个稳定的,积极向上的心理环境。所以才终于有勇气选择陶新华老师《积极心理学》。
当然由此可见,我选择的目的这门学科的可能不一定能够实现。但我想至少它是能起到一部分作用的。在你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努力的时候,至少不原地踏步走,就是一种努力的方向。
首先,从陶新华老师的《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的大略预习过程中,已经有一种说不出的平静感,我想这大概就是对的感觉。
正如朱永新教授在这本书的底封上说的“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两股抗争的力量:积极力量(好奇、幽默、善良等)和消极力量(愤怒、怨恨、自卑等)。这两股力量就像太极中的阴阳两极,此消彼长。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学一点积极心理学的知识,努力给自己注入积极的正能量;做一个幸福完整的人。”
是的,我正是因为自己不够完整,所以才会觉得自己的生活焦虑浮躁吧?
也如李镇西老师说的——“在教育中,我们往往偏重于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科能力发展,忽视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许多教师和父母更不知如何利用学生的积极特质促进他们的成长。本书集中了著名心理学专家陶新华博士的临床心理学专业学识、咨询经验和教育智慧,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改变现状,增长智慧,为提升师生心理健康水平助-臂之力。”
愿真如李老师所愿,愿这本书可以提升我们师生共同的心理健康水平。
最后窦桂梅老师还说“对教育来说,能够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幸福完整的人的,应当是发掘孩子自身的积极特质。长久以来,我们的教育忽略了只有帮助一个人更好地发挥他的优势特质,才能使他真正成长为一个快乐而积极的人。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变得快乐而积极?这本书提供了我们所需的理论和技能,值得各位老师学习。”
是啊,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变得快乐而积极?那就先从老师本身做起。如果老师本身就是抑郁的,那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孩子们又怎么能阳光的起来?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学一点积极心理学的知识,努力给自己注入积极的正能量;做一个幸福完整的人。”
一次又随着,后来认真的阅读了群里面发的三篇论文和课程讲解(虽然声音不是很清晰,建议后期能够加上字幕)但是还是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困惑和愿望都在这里了,愿你如书名所说《积极心理学》!希望我的选择是对的,接下来,这一学期希望我们能够结伴而行,彼此成全,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