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学院 21小教理 马亚妮
有一个地方,使我们终生难忘;有一个地方,把儿时的记忆珍藏;有一个地方,是父母所在的方向。那个地方就是叫做“家”的地方。无论身在何方,我们总会被这个叫做“家”的地方吸引过去。只要一回到那里,我们便立刻被无限亲情所包容,温馨与幸福的感觉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小学的时候,回家是在每天晚上,每天放学回家都能看到妈妈做的饭菜。初中时,回家成了每个星期五的下午,因为自己是寄宿生,不能每天回到家,这就使我每次都盼望星期五的到来,这样就能回到家了。到了高中时,离回家的路越来越远了,只有放节假日的时候才能回家,因此,那时候的我都在想着能放假,让我回到家,吃吃妈妈做的饭菜。后来啊,我上了大学,回家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但是到大学来,几乎要到寒暑假才能回家。有时候自己没有钱,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自己又在寒暑假期间去打工挣钱,这使我回家的次数少之又少。
“回家”,对有的同学来说真实太熟了,但对我们住宿生来说真太新鲜了,太高兴了,就像天上掉下金钱,我们拣到一样。一说回家,高兴起来就没命了,发疯了,忘情了,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荡在你的心上。看!
俗话说,家是温暖的港湾,有父母的地方才是家。每一次离开家的时间久了,心里总会有一种抑制不住的迫切的想回家的想法。寒假暑假时,在家呆久了,感到无聊,就想出去透透气。一去就是七八天,一开始感觉外面的世界真好,可这种感觉往往坚持不了几天,我又会思念我的家,觉得家比哪里都好。
在城市的另一隅,黑暗驱走了光明,冰冷的秋风卷起地上枯黄的落叶然后又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发出撕裂般的声音,寂静,寂静得像死了一般。令人绝望的空虚在四处蔓延,似乎连思想也可以禁锢……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从古到今,家都是人们内心的归属。无论身在何方,那份牵挂,那绪情思,从未断绝。回家,成了多少人在异乡同胞们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