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
卷十六
麵食店
向者汴京開南食面店,川飯分茶,以備江南往來士夫,謂其不便北食故耳。南渡以來,幾二百餘年,則水土既慣,飲食混淆,無南北之分矣。大凡面食店,亦謂之「分茶店」。若曰分茶,則有四軟羹、石髓羹、雜彩羹、軟羊焙腰子、鹽酒腰子、雙脆、石肚羹、豬羊大骨、雜辣羹、諸色魚羹、大小雞羹、攛肉粉羹、三鮮大爊骨頭羹、飯食。更有面食名件:豬羊盦生面、絲雞面、三鮮面、魚桐皮面、鹽煎面、筍潑(欽定四庫全書本、學海類編作撥)肉面、炒雞面、大爊面、子料澆蝦燥(此处按欽定四庫全書本、學海類編作燥,學津討原本、知不足齋叢書本、武林掌故叢編本在所有的蝦字后面用的都是[虫喿])面、爊汁米子、諸色造羹、糊羹、三鮮棋子、蝦燥棋子、蝦魚棋子、絲雞棋子、七寶棋子、抹肉銀絲冷淘、筍燥齏淘、絲雞淘、耍魚面。
石髓羹:
E类。石髓自汉代就有记载,都是修道神仙一类的书,不必当真。
软羊焙腰子:
E类。见“软羊”。慢火使干谓之焙。见“焙腰子”。也有可能还是分成两个词。
双脆:
E类。见“双脆羹”。
石肚羹:
E类。不知道是什么。《东京梦华录》也有。
杂辣羹:
E类。可能各种辛辣物调味而成。五辣醋里为葱、川椒、胡椒、干姜、生姜。
撺肉粉羹:
A类。汆肉粉制的羹。
三鲜大熝骨头羹:
E类。三鲜不知哪三样。大熝都是熬的意思,不收汁。
猪羊盦生面:
A类。盦即盫,盖而熟之。猪羊肉连汤盖在生面条上蒸熟。
《西湖老人繁胜录》有面名“盦生”,《都城纪胜》有“盦生面”。
《山家清供》有:盦饭法。
《云林堂饮食制度集》雪盫菜:用春菜心少留葉,每科作二段,入碗內,以乳餅厚切片蓋滿菜上,以花椒末於手心揉碎糝上。椒不須多,以純酒入鹽少許澆滿碗中,上籠蒸,菜熟爛啖之。
丝鸡面:
A类。鸡丝面。
三鲜面:
E类。
鱼桐皮面:
B类。桐皮是一种面条。见“石首桐皮”。
盐煎面:
D类。肉用盐酒等佐料快炒,牛肉不必加水,猪肉兔肉加水稍煮,与今天的盐煎肉不同(川菜盐煎肉要久炒)。
《竹屿山房杂部》鹽煎牛:肥腯者薄[歺皮](批)䐑,先用鹽、酒、葱花、椒沃少時,燒鍋熾,遂投內速炒,色改即起。
鹽煎豬(先烹肉熟而切之亦宜):用肉方[歺皮](批)䐑,入鍋炒色改,少加以水烹熟,汁多則杓起漸沃之(後凡有不宜汁寛者多倣此)。同花椒、葱、鹽調和,和物俟熟宜。
鹽煎兎:同豬。
笋泼肉面:
A类。一般泼用在液体上,大概是笋做的油卤一类的汁泼在肉面上。或者当如四库和学海本作拨。
炒鸡面:
A类。当时的炒如果不是指明爆炒,大部分也就是一般性的加热,只加少许水。
大熝面:
A类。熬面条。大熝都是熬的意思,不收汁。
即《东京梦华录》之“大燠面”,当时汴京川饭店里的四川饮食。到了《梦粱录》记载的临安,则“饮食混淆,无南北之分矣”,这是当时的饮食交流。
燠有很多意思,还有很多读音、字形相近的字混用。不过在《东京梦华录》里同《齐民要术》里的燠肉(奥肉)的奥的意思,差不多就是熬,唐 段公路《北户录》言“奥即褒类也”。熝在《梦粱录》里也有这个意思,见“熝耍鱼”。
愚人先生注:“今昆山燠面、东阳沃面恐为其遗存。”东阳沃面也写作“熝面”,做法也是熬。但昆山燠面或者叫奥(燠)灶面做法则不是,奥灶面的面条要硬,一般都不彻底煮熟,而是泡在热汤里让淀粉再继续糊化。奥(燠)灶比较可信的说法源自“鏖糟”,《朱子语类》表示肮脏,现今方言中仍沿用。“熝耍鱼”一条中引用的《演繁露》,加上上面引用的那几条,说明燠/奥/爊/䥝/鏖在宋代就已经有混用的现象,故奥(燠)灶面虽然用了这个字,但实际来自鏖,并非熬义。
子料浇虾燥面:
E类。不知道子料是什么。虾燥就是切碎的虾。
熝汁米子:
E类。不知道米子是什么。
诸色造羹:
E类。《西湖老人繁胜录》里也有造羹。《东京梦华录》的造羹则是一种精致的碗。可能造羹后来就指比较精细的羹。
《东京梦华录》:吾輩入店,則用一等琉璃淺棱碗,謂之「碧碗」,亦謂之「造羹」,菜蔬精細,謂之「造齏」,每碗十文。
糊羹:
E类。
三鲜棋子:
E类。三鲜不知哪三种。
棋子是一种面食,一开始得名时是状如棋子,不知道最早是什么时代,《齐民要术》里大约是围棋子大小。蒸煮熟了以后晾干保存。可以煮着吃。
到了宋代,不知道常态下的棋子有多大,但《事林广记》里的“米心棋子”就是状如米粒,只保留了熟了以后晾干的意思。而《武经总要》里的棋子,就只有厚一分,也就是1/10寸,大概3毫米多一点。
到了元代,《饮膳正要》有“水龙棋子”里是“切作钱眼棋子”,元代的至元通宝,中间的方形孔大概也就不到1厘米。“鸡头粉雀舌棋子”,则是切作雀舌状了。
《齐民要术》切麵粥(一名碁子麵)粥法:剛溲麵,揉令熟,大作劑,挼餅麤細如小指大。重縈於乾麵中,更挼如麤箸大。截斷,切作方碁。簸去勃,甑裏蒸之。氣餾,勃盡,下著陰地淨席上,薄攤令冷,挼散,勿令相黏。袋盛,舉置。須即湯煮,別作臛澆,堅而不泥。冬天一作得十日。
《事林广记》米心棋子:頭麵以涼水入鹽和成剤,[扌勿]棒[扌勿]過,捍至薄,切至細棋子,晒乾。以篩子隔過,再用刀切千百次,用篩再隔過。粗者再切細者,有麋(即糜)末,却用簸箕去其麋末,皆要一樣極細如米粒。下鍋熱時,連湯起在盆內,用冷水寬投之,三五次方得精細。如不用水淘,罩篱澇不得。稍箕控乾,以肉湯、擂麻汁或元汁、姜汁,上用細肉及蚫螺、鴨子、乳餅、蘑菇、木耳粧點。如頭羹,面(脸面的面字,表面的意思)亦可對裝(对装的意思是对称地装盘,这里就是说,棋子面本来是干拌着吃,但哪怕做成头羹,头羹上面也可以加那些妆点)。
《武经总要》:近代邊兵遠行,則有麋餅、皺飯、雜餅之類。麋餅,用麋末作餅,投沸湯和為餅,厚一分。候冷,切作棋子,曝乾,收貯。如在營寨內,以湯沃而食之;如路行及戰陣中,乾食之,味美不渴。余於雜餅、皺飯、麨並制如常法,惟曝極乾,令可齊持及久。
虾燥棋子:
B类。虾丁棋子面。棋子见“三鲜棋子”。
虾鱼棋子:
B类。虾鱼棋子面。棋子见“三鲜棋子”。
丝鸡棋子:
B类。鸡丝棋子面。棋子见“三鲜棋子”。
七宝棋子:
B类。什锦棋子面。七宝见“七宝科头”。棋子见“三鲜棋子”。
抹肉银丝冷淘:
B类。抹肉是肉丝或者肉片,银丝应指面条,冷淘是凉拌面,多见于诗词。
杜甫有《槐叶冷淘》诗: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入鼎资过热,加餐愁欲无。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愿随金騕袅,走置锦屠苏。路远思恐泥,兴深终不渝。献芹则小小,荐藻晚区区。万里露寒殿,开冰清玉壶。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
到了宋代,苏轼、陆游等都提到过槐叶冷淘。但不光可以用槐叶,陆游《对食戏作》有“皂荚芽新簇冷淘”,王禹偁有《甘菊冷淘》,说明也可以用皂荚芽、甘菊叶制作。很多人都说是拿叶子榨汁来揉面,不过“簇冷淘”,包括《甘菊冷淘》里的“随刀落银镂,煮投寒泉盆。杂此青青色”,我怎么觉得都只是拿叶子来凉拌而已。
不过榨汁一说并非只是从今之菠菜面想象而来。《事林广记》翠縷冷淘:梅花採新嫩者,研取自然汁,依常法搜麵,倍加揉搦,直待筋韧,然後薄捍縷切,以急火瀹湯煮之,候熟投冷水漉過,隨意合汁澆供,味既甘美,色更鮮翠,又且食之益人。此即坡仙法也。凡治麵須:硬作,熟搜,深湯,久煮。
梅花有一个品种叫作绿萼,在没有完全开的时候,花萼底带一些绿色,但其实花还是白色。但不大清楚这种梅花是什么年代有的,而且一般夏天吃冷淘面,这个时候新嫩的应该是梅花的叶。《居家必用事类全集》抄录了许多与《事林广记》类似的条目,它的作者就已经看不明白梅花了,把这条里的“梅花”改为“槐叶”。不过《事林广记》里的翠缕冷淘和(用虾肉汁揉面的)红丝馎饦,都不是作为面食,而是作为很特别的菜肴来呈现的。
《事林广记》还有普通版的“冷淘麵”:先發葱油,次下清醬汁,次下麻泥汁、鶯粟、杏仁同研裂,取濃汁,同煎十餘沸,次下沙糖、姜汁、鹽、醋、椒末,更煎數沸,以味和美為度。捍切麵條煮熟,須過水,以汁澆供,頭辦隨意。
笋燥齑淘:
B类。腌笋丁凉拌面。齑见“齑面”。
丝鸡淘:
B类。鸡丝凉拌面。淘见“抹肉银丝冷淘”。
耍鱼面:
E类。见“熝耍鱼”。
又有下飯,則有焙雞、生熟燒、對燒、燒肉、煎小雞、煎鵝事件、煎襯肝腸肉、煎魚、煠梅魚、[魚土][魚部]雜熓、豉汁雞、焙雞、大爊㸇[火賛](學海類編本作攛)魚等下飯。更有專賣諸色羹湯、川飯,並諸煎肉魚下飯。
焙鸡:
B类。慢火使干谓之焙。见“焙腰子”。
生熟烧:
B类。即生烧和熟烧,泛指烤各种肉。《事林广记》里不同的肉,有些直接烤(生烧),有些则要先煮熟再烤(熟烧)。
对烧:
E类。不知道指什么烧肉。对一般是对称或者成双成对的意思。
烧肉:
B类。泛指。
《事林广记》五味燒肉:鹿獐兔等淨肉,打作小段兒,用茴香、蒔蘿、小椒、醬一處研爛,以好醋破開去滓,將肉淹拌肉勻一二時許,簽子上插定,炭火燒熱。酥油拌供之。
煎小鸡:
A类。
煎鹅事件:
A类。煎鹅内脏。
煎衬肝肠肉:
E类。疑为“煎衬肠、肝肉”。后文有“煎肝肉”。衬肠见“衬肠血筒燥子”。
煎鱼:
A类。
炸梅鱼:
A类。梅鱼也是鲌属的一种。
[魚土][魚部]杂熓:
B类。见“杂熓”。
豉汁鸡:
B类。豉汁可能如《居家必用事类全集》是已经晒干的豆豉加香油、水和香料一起煮的汁。也有可能如唐朝《四时纂要》记载的做豆豉时,加了大量的盐水,晒之前就取来用。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造成都府豉汁法:九月后二月前可造。好豉三斗,用清麻油三升熬令烟断,香熟为度,又取一升熟油拌豉,上甑熟蒸,摊冷,晒干,再用一升熟油拌豉,再蒸,摊冷,晒干。更依此,一升熟油拌豉,透蒸,晒干,方取一斗白盐,匀和,捣令碎,以釜汤淋取三四斗汁,净后中煎之。川椒末、胡椒末、干姜末、桔皮(各一两)葱白(五斤)。右(古书顺序自右往左)件并捣细,和煎之。三分减一。取不津瓷器中贮之。须用清香油,不得混物近之。香美绝胜。
《四时纂要》醎豉:大黑豆一斗,淨淘,擇去惡著,爛蒸。一依罨黃衣法,黃衣遍,即出簸去黃衣,用熟水淘洗瀝乾。每斗豆用塩五升,生薑半斤,切作細條子,青椒一升楝淨,即作塩湯(如人體)同入瓮器中。一重豆,一重椒薑入,盡即下塩水,取豆面深五七寸乃止。即以椒葉蓋之密泥。於日中著二七日出,㬠(晒)乾。汁則煎而别貯之,點素食尤美。
大熝㸇鱼:
C类。大熝都是熬的意思,不收汁。㸇的做法,就是先煎再加水煮。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㸇豆腐:每豆腐一片切作塊,用醇酒半升,加塩漬兩三時。於鐺內起葱油,漉豆腐入油內,爁令黃色。次取甜醬、椒、姜研細,和元浸汁,并以熟菜同煑,数沸食。
有店舍專賣䬣[飠達]面,如大爊䬣[飠達]、大燥、子料澆蝦燥、絲雞、三鮮等䬣[飠達],並賣餛飩。亦有專賣菜面、熟齏筍肉淘面,此不堪尊重,非君子待客之處也。又有專賣素食分茶,不誤齋戒,如頭羹、雙峰、三峰、四峰、到底簽,蒸果子鱉、蒸羊大段、果子魚、油煠魚繭兒、三鮮奪真、雞元魚、元羊蹄、梅魚、兩熟魚、煠油河鲀、大片腰子、鼎煮羊、麩乳水龍、麩筍辣羹、雜辣羹、白魚辣羹飯。
大熝䬣[飠達]:
A类。熬疙瘩面。大熝都是熬的意思,不收汁。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山药䬣[飠達]:每面一斤。熟山藥一斤。姜汁一兩。豆粉一合。入水搜如水滑麪硬。骨魯搥砑開。切作筭子。入豆粉臥定案上搓。約長尺許。下鍋煮熟。合葷素汁任用。
大燥(䬣[飠達]):
E类。一种浇燥子的疙瘩面。大燥不知道是什么肉做的。
子料浇虾燥(䬣[飠達]):
E类。一种浇虾燥子的疙瘩面。见“子料浇虾燥面”。
丝鸡(䬣[飠達]):
A类。鸡丝疙瘩面。
三鲜(䬣[飠達]):
E类。三鲜疙瘩面。但不知道哪三鲜。
馄饨:
B类。类似今天的饺子。
《吴氏中馈录》餛飩方:白面一斤、鹽三錢和,如落索面,更頻入水搜,和為餅劑。少頃,操百遍,摘為小塊,捍開,綠豆粉為[米孛],四邊要薄,入餡,其皮堅。
《事林广记》餛飩:白頭麵一斤,用鹽半兩,新汲水和。如落索麵,頻入水和,搜如餅剤,停一時再揉,百十揉為小剤,骨魯槌捍。以細豆粉為[米孛],四邊微薄,入餡,蘸水合縫。下鍋時,將湯攪轉,一个个下,至沸頻洒水,火長要魚津,滾至熟有味。滾熱味短,多破餡子。如用猪羊肉,先起去皮,後起去膘并脂。將膘脂剁為爛泥,精肉切作餡,不可留一點脂在精肉上。下椒末,并縮砂仁末,著中用以香油、醬、葱細切打作炒葱,勿用生葱,用之渾氣不可食。入鹽調和鹹淡得所。
菜面:
A类。
熟齑笋肉淘面:
B类。腌菜、笋、肉凉拌面。齑见“齑面”。
双峰、三峰、四峰:
E类。
到底签:
E类。见“鸡丝签”。
蒸果子鳖:
C类。假菜,果子作鳖状。
蒸羊大段:
C类。假菜。
果子鱼:
C类。假菜,果子作鱼状。
油炸鱼茧儿:
C类。茧就类似带馅馒头。鱼是假菜。
三鲜夺真:
C类。假菜,见“鸡夺真”。
鸡元鱼(假):
C类。假菜,前有“鸡元鱼”,但此处是素食。
元羊蹄:
C类。假菜。
梅鱼:
C类。假菜。
两熟鱼:
B类。假菜。见“两熟鲫鱼”。
炸油河鲀:
C类。假菜。疑为油炸河鲀。
大片腰子:
C类。假菜。
鼎煮羊(假):
C类。假菜。前有“鼎煮羊”。
麸乳水龙:
D类。面筋和乳饼或乳团一类做的圆子。
麸笋辣羹:
B类。面筋和笋制作的辣羹,麸、笋、乳三个字常在一起用,因为是制作素食的常见原料,比如后文的“皆精细乳麸笋粉素食”。不知道宋代斋戒是否可以吃姜,如果可以,那辣羹即姜辣羹。见“鲫鱼脍”。
白鱼辣羹饭:
C类。假菜。
又下飯如五味爊麩、糟醬燒麩、假炙鴨、乾簽雜鳩、假羊事件、假驢事件、假煎白腸、蔥焙油煠骨頭、米脯大片羊、紅爊大件肉、煎假烏魚等下飯。素面如大片鋪羊面、三鮮面、炒鱔面、卷魚面、筍潑刀(學海類編本作面)、筍辣面、乳齏淘、筍齏淘、筍菜淘面、七寶棋子、百花棋子等面,皆精細乳麩筍粉素食。又有專賣家常飯食,如攛肉羹、骨頭羹、蹄子清羹、魚辣羹、雞羹、耍魚辣羹、豬大骨清羹、雜合羹、南北羹,兼賣蝴蝶面、煎肉、大爊蝦燥等蝴蝶面,及有煎肉、煎肝、凍魚、凍鯗、凍肉、煎鴨子、煎鱭魚、醋鯗等下飯。更有專賣血臟面、齏肉菜面、筍淘面、素骨頭(知不足齋叢書本与學海類編本有面字)、麩筍素羹飯。又有賣菜羹飯店,兼賣煎豆腐、煎魚、煎鯗、燒菜、煎茄子,此等店肆乃下等人求食粗飽,往而市之矣。
五味熝麸:
B类。烧面筋。先煎后下水煮,再收汁。见“笋燠小鸡”。
糟酱烧麸:
A类。用糟和酱来烧面筋。
假炙鸭:
C类。
干签杂鸠:
E类。干签不知是否与前面的签有关。
假羊事件:
C类。
假驴事件:
C类。
假煎白肠:
C类。
葱焙油炸骨头:
B类。葱油炸面筋等所制的骨头。
《事林广记》煠骨頭:用乳團、豆粉、生麵筋,同醬、鹽、茴香、陳皮、椒末少許,和擦勻。籠內蒸熟,案上放冷,切作骨頭樣。油內煠得明黃色,用好醬清汁、大麻腐、大麻子,須炒令香熟,研取汁,不令則令人利下。取稠者相和,微入砂糖,取味美為度。慢火爊透,少入麵絲,爊時更不須入油。
米脯大片羊:
C类。假菜。米脯见“米脯鲜蛤”。
红熝大件肉:
C类。假菜。
煎假乌鱼:
C类。假菜。
大片铺羊面:
C类。大片铺羊是假菜。
炒鳝面:
C类。炒鳝是假菜。
卷鱼面:
C类。卷鱼是假菜。
笋泼刀:
A类。刀是一种面,《东京梦华录》等书也有,也许是刀削面。笋泼见“笋泼肉面”。
笋辣面:
A类。
乳齑淘:
B类。腌乳酪凉拌面。齑见“齑面”。淘见“抹肉银丝冷淘”。
笋齑淘:
B类。腌笋凉拌面。齑见“齑面”。淘见“抹肉银丝冷淘”。
笋菜淘面:
B类。笋、菜凉拌面。淘见“抹肉银丝冷淘”。
百花棋子:
E类。百花不知是什么。棋子见“三鲜棋子”。
撺肉羹:
A类。汆羊肉羹。
骨头羹:
A类。羊骨头羹。
蹄子清羹:
A类。羊蹄羹。清羹见“江瑶清羹”。
鱼辣羹:
B类。辣羹即食生脍后浙西人所制姜辣羹。见“鲫鱼脍”。
鸡羹:
A类。
耍鱼辣羹:
E类。耍鱼见“熝耍鱼”。辣羹即食生脍后浙西人所制姜辣羹。见“鲫鱼脍”。
猪大骨清羹:
A类。清羹见“江瑶清羹”。
杂合羹:
E类。
南北羹:
E类。
煎肉蝴蝶面:
A类。蝴蝶面即面片作蝴蝶状。
大熝虾燥蝴蝶面:
A类。大熝都是熬的意思,不收汁。
煎肉:
A类。
煎肝:
A类。
冻鱼、冻鲞、冻肉:
E类。冻字见“假牛冻”。
煎鸭子:
A类。
煎鲚鱼:
A类。
醋鲞:
E类。醋煮鱼干。
血脏面:
A类。
齑肉菜面:
B类。腌菜、肉、菜凉拌面。齑见“齑面”。
笋淘面:
B类。笋凉拌面。淘见“抹肉银丝冷淘”。
素骨头面:
B类。面筋等所制。见“葱焙油炸骨头”。
麸笋素羹饭:
A类。泛指,面筋、笋等制作的素食。见“麸笋辣羹”。
葷素從食店(諸色點心事件附)
市食點心,四時皆有,任便索喚,不誤主顧。且如蒸作面行賣四色饅頭、細餡大包子,賣米薄(學津討原本作莱菔,學海類編本作菜薄)皮春繭、生餡饅頭、餣子、笑靨兒、金銀炙焦、牡丹餅、雜色煎花饅頭、棗箍、荷葉餅、芙蓉餅、菊花餅、月餅、梅花餅、開爐餅、壽帶龜、仙桃、子母春繭、子母龜、子母仙桃、圓歡喜、駱駝蹄、糖蜜果食、果食將軍、肉果食、重陽糕、肉絲糕、水晶包兒、筍肉包兒、蝦魚包兒、江魚包兒、蟹肉包兒、鵝鴨包兒、鵝眉夾兒、十色小從食、細餡夾兒、筍肉夾兒、油煠夾兒、金鋌夾兒、江魚夾兒、甘露餅、肉油餅、菊花餅、糖肉饅頭、羊肉饅頭、太學饅頭、筍肉饅頭、魚肉饅頭、蟹肉饅頭、肉酸餡、千層兒、炊餅、鵝彈(學海類編本作蛋)。
四色馒头:
E类。四种带馅馒头。
细馅大包子:
B类。细切的肉馅。
《武林旧事》也有细馅。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熟細餡:去皮熟豬肉縷切細,熟筍縷切細,加川椒末。物料同前制。打拌滋味得所,搦作小團包。
米薄皮春茧:
E类。此处诸本字都不同。春茧见“薄皮春茧包子”。
生馅馒头:
C类。生馅只能理解为生肉包入馒头。《居家必用事类全集》有一些馒头注明是用熟馅。
餣子:
E类。只知有馅,不知形状。
《饮膳正要》酥皮奄子:羊肉、羊脂、羊尾子、葱、陈皮、生姜(各切细或下瓜哈孙--系山丹根)上件入料物、盐、酱拌匀,用小油、米粉与面,同和作皮。
笑靥儿:
B类。面塑。
《东京梦华录》:又以油麵糖蜜造為笑靨兒,謂之「果實花樣」,奇巧百端,如捺香方勝之類。若買一斤數內有一對被介冑者,如門神之像,蓋自來風流,不知其從,謂之「果食將軍」。
金银炙焦:
A类。见“炙焦”。
牡丹饼:
E类。饼的种类太多,不知做法。今天仍有牡丹饼。
杂色煎花馒头:
B类。应为剪花馒头。当时有印了或者剪出各种花的馒头,作不同场合之用。
《武林旧事》有“剪花”。
《事林广记》:柰花馒头、葵花馒头、荷花馒头。
《饮膳正要》剪花饅頭:羊肉 羊脂 羊尾子 蔥 陳皮各切細,上件依法入料物、鹽、醬拌餡包饅頭,用剪子剪諸般花樣,蒸,用胭脂染花。
枣箍:
B类。一种带枣的面食,今天有一种叫枣锢飞燕的,其实枣锢和飞燕是两样东西。《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中作“枣䭅”。
《东京梦华录》:清明節,尋常京師以冬至後一百五日為大。寒食前一日謂之「炊熟」,用麵造棗䭅、飛燕,柳條串之,插於門楣,謂之「子推燕」。
《武林旧事》:清明前三日為寒食節,都城人家,皆插柳滿簷,雖小坊幽曲,亦青青可愛,大家則加棗䭅於柳上,然多取之湖堤。
《岁时广记》:《岁时杂记》云以枣面为饼,如此(《醉翁谈录》作北)地枣,菰而小,谓之子推,穿以杨枝,插之户间,而不知何得此名也。或谓昔人以此祭介子推,正犹角黍祭屈原焉。《艺苑雌黄》云以面为蒸饼样,团枣附之,名曰枣䭅。
荷叶饼、芙蓉饼、菊花饼:
E类。饼的种类太多,不知做法。大约都类似牡丹饼,做出各种样子。
月饼:
E类。据说这是文献中第一次出现月饼。不知怎样做法。而且并未与中秋联系在一起。
梅花饼:
E类。饼的种类太多,不知做法。大约类似牡丹饼,做出各种样子。
开炉饼:
E类。开炉节时食用的饼,不知做法,可能是素食。卷六有“有司进暖炉炭。太庙享新,以告冬朔。诸大刹寺院,设开炉斋供贵家。”
《武林旧事》開爐:是日御前供進夾羅御服,臣僚服錦襖子夾公服,「授衣」之意也。自此御爐日設火,至明年二月朔止。皇后殿開爐節排當。是月遣使朝陵,如寒食儀。都人亦出郊拜墓,用綿球楮衣之類。
寿带龟:
B类。《事林广记》中平坐小馒头的一种,“寿筵供”。《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写的是“熟馅寿筵供“。
仙桃:
E类。仙桃状的面食,恐怕也是祝寿用,不知道是否有馅。
子母春茧:
B类。子母即一大一小。见“薄皮春茧包子”。
子母龟:
B类。子母即一大一小。见“寿带龟”。
子母仙桃:
E类。子母即一大一小。见“仙桃”。
圆欢喜:
D类。可能是欢喜团,即各地所说麻球、麻团、煎堆这种食物,糯米粉团炸了之后膨胀成球状,外面是芝麻。
《竹屿山房杂部》:一為丸,入油煎熟,染以赤砂餹,粘以熟芝麻,曰歡喜團者。
骆驼蹄:
B类。此处是面食。但宋代确实有吃真骆驼蹄的,《事林广记》有驼蹄熊掌,与熊掌并列,属于罕见的东西。
《事林广记》駱駝蹄:用好麵,以鹽泡湯候冷,搜麵,揉搦成剤,捍作薄皮。用前法肉餡(雞鵝雁鴨諸肉餡等)放內包褁,似馬蹄樣式。先將猪羊脂熬油,去滓,然後將包成底放油中煎熟供之。
糖蜜果食:
A类。蜜饯。
果食将军:
B类。面塑。见“笑靥儿”。
肉果食:
E类。字面的理解就是肉配水果,有这个可能,《居家必用事类全集》有“啖李子勿食雀肉”。
肉丝糕:
A类。见“重阳糕”。
水晶包:
B类。烫面泡冷水,再加淀粉。今天做这类水晶皮都是用澄粉,即洗去面筋剩下的面粉。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薄饅頭水晶角兒包子等皮:皆用白面斤半滾湯逐旋糝下面。不住手攪作稠糊。挑作一二十塊。於冷水內浸至雪白。取在案上攤去水以細豆粉十三兩和搜作劑。再以豆粉作[米孛]打作皮包餡。上籠緊火蒸熟灑兩次水。方可下灶。臨供時再灑些水便供。餡與饅頭生餡同。
笋肉包、虾鱼包、江鱼包、蟹肉包、鹅鸭包:
A类。
鹅眉夹儿:
E类。只知有馅,不知形状。
《吴氏中馈录》油夾兒方:面搜劑,包餡,作夾兒,油煎熟。餡同肉餅法。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用作餕餡餛飩[飠夹]子等。
十色小从食:
E类。泛指点心。
细馅夹儿、笋肉夹儿、油炸夹儿、金铤夹儿、江鱼夹儿:
E类。见“鹅眉夹儿”
甘露饼:
B类。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甘露餅:面一斤上籠紙襯蒸過。先以油水中停攪。加湯汁傾入面拌和豆粉為[米孛]。捍作薄餅。細攢褶兒。兩頭相銜繂住手按開。再加粉[米孛]。骨魯捶砑圓。油煠控起蜜澆糝松仁。
肉油饼:
B类。见“油饼”。
糖肉馒头:
A类。糖调味的肉馅。重阳糕即是肉配糖面,卷五和《武林旧事》均有。
羊肉馒头:
A类。
太学馒头:
B类。猪肉馅的馒头。
宋 岳珂有《馒头》诗:几年太学饱诸儒,余伎犹传笋蕨厨。公子彭生红缕肉,将军铁杖白莲肤。芳馨政可资椒实,粗泽何妨比瓠壶。老去齿牙辜大嚼,流涎聊合慰馋奴。
公子彭生红缕肉就是说是猪肉。《左传·庄公八年》:“冬,十二月,齊侯游于姑棼,遂田于貝丘,見大豕,從者曰,公子彭生也,公怒曰,彭生敢見,射之,豕人立而啼,公懼,隊于車,傷足。”将军铁杖,即麦铁杖,说得就是面粉做皮。
清代阮葵生的小说《茶余客话》讲是神宗时重视太学,提供的馒头很好。不知道是编的还是有什么史料。
笋肉馒头、鱼肉馒头、蟹肉馒头:
A类。
肉酸馅:
C类。见“酸馅”。酸馅原为素食,但单指出来则就是与原先不同了。
鹅弹:
E类。鹅蛋形状的面食。《武林旧事》里也归在蒸作从食类。
更有專賣素點心從食店,如豐糖糕、乳糕、栗糕、鏡面糕、重陽糕、棗糕、乳餅、麩筍絲、假肉饅頭、筍絲饅頭、裹蒸饅頭、菠菜果子饅頭、七寶酸餡、姜糖辣餡、糖餡饅頭、活糖沙餡、諸色春繭、仙桃、龜兒、包子、點子、諸色油煠素夾兒、油酥餅兒、筍絲麩兒、果子、韻果、七寶包兒等點心。更有饅頭店兼賣江魚兜子雜合細粉、灌爊軟爛大骨科頭、七寶科頭。
丰糖糕:
C类。糖和糯米粉所制。
栗糕:
B类。栗子泥与糯米粉所制。
《事林广记》高麗栗糕:以栗子不計多少,陰乾去殼,搗羅為麵。三分之一加糯米粉和勻,以蜜水拌潤,入甑蒸熟食用。
镜面糕:
C类。大概表面光滑如镜。
枣糕:
A类。
乳饼:
B类。类似今天的硬质奶酪。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造乳餅:取牛乳一斗絹濾。入鍋煎三五沸。水觧醋點入乳內。漸漸結成漉出。絹布之類褁。以石壓之。
麸笋丝:
A类。见“麸笋辣羹”。
假肉馒头:
C类。
笋丝馒头:
A类。
裹蒸馒头:
A类。馒头于粽叶中蒸。
菠菜果子馒头:
A类。一种素馅馒头。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七寶餡:栗子黃、松仁、胡桃仁、面筋、姜米、熟菠菜、杏麻泥入五味牽打拌,滋味得所搦餡包。
七宝酸馅:
B类。七宝见“菠菜果子馒头”。酸馅见“酸馅”。
姜糖辣馅:
A类。姜和糖所制带馅馒头。《武林旧事》有“蜜辣馅”。
《事林广记》:綠豆揀淨,磨破水浸去皮,蒸熟,研令極細,入蜜糖、姜汁、熟油、鹽調和味勻,以皮包褁,此名辣餡。
糖馅馒头:
A类。《武林旧事》也有“糖馅”。
活糖沙馅:
C类。豆沙馅。见“沙馅”。
点子:
E类。
油酥饼:
B类。
《吴氏中馈录》酥餅方:油酥四兩,蜜一兩,白面一斤,搜成劑,入印,作餅,上爐。或用豬油亦可,蜜用二兩,尤好。
笋丝麸:
A类。见“麸笋辣羹”。
七宝包:
B类。七宝见“菠菜果子馒头”。
江鱼兜子杂合细粉:
B类。见“鱼兜杂合粉”。
灌熝软烂大骨科头:
B类。罐里熬软烂羊大骨头佐凉虾。科头见“七宝科头”。
又有粉食店,專賣山藥元(丸)子、真珠元(丸)子、金橘水團、澄粉水團、乳糖槌、拍花糕、糖蜜糕、裹蒸、粽子、栗粽、金鋌裹蒸、茭粽、糖蜜韻果、巧粽、豆團、麻團、糍團及四時糖食點心。及沿街巷陌盤賣點心:饅頭、炊餅及糖蜜酥皮燒餅、夾子、薄脆、油煠從食、諸般糖食、油煠蝦魚剗子、常熟糍糕、餶飿瓦鈴兒、春餅、芥餅、元子、湯團、水團、蒸糍、栗粽、裹蒸、米食等點心。及沿門歌叫熟食:爊肉、炙鴨、爊鵝、熟羊、雞、鴨等類,及羊血、灌肺、攛粉、科頭、應于市食,就門供賣,可以應倉卒之需。
山药元子:
A类。
真珠元子:
E类。真珠即珍珠。此处都是甜食,可能就只是珍珠大小的小元宵。
金橘水团:
B类。见“水团”。
澄粉水团:
B类。澄在别处就是细细筛过的意思,不同于今天是洗去面筋的面粉水晒干所得的澄粉。
乳糖槌:
A类。乳糖是砂糖和牛乳熬成的,很多书有这种做法记载,但名称比较混乱。有兴趣可以去看季羡林的《糖史》。槌大概就表示形状,前文有“锤子糖”。
拍花糕:
E类。
茭粽:
A类。茭叶包的粽子。见“栗粽”。
糖蜜韵果:
E类。估计是蜜饯。
巧粽:
B类。各种形状的粽子。
《西湖老人繁胜录》:角黍,天下惟有是都城將粽揍成樓閣、亭子、車兒諸般巧樣。開鋪貨賣,多作勸酒,各為巧粽。
糍团:
E类。疑即糯米团。
糖蜜酥皮烧饼:
A类。
薄脆:
B类。
《吴氏中馈录》糖薄脆法:白糖一斤四兩,清油一斤四兩,水二碗,白面五斤,加酥油,椒鹽、水少許。搜和成劑,捍薄,如酒盅口大,上用去皮芝麻撒勻,入爐燒熟,食之香脆。
油炸虾鱼刬子:
E类。刬子同铲子,但也可以是一种食物名,可能因形似而得名。我的猜测是一种面(米)食,本段“刬子”也归于诸多从食点心。
卷十三有:熙春楼下双条儿刬子店。《攻媿集》、《武林旧事》等都有此物,《都城纪胜》里叫“炸[飠秋]刬子”,则可以看出是以锹、铲来命名。
《西湖老人繁胜录》将“双条刬子”归为肉食,“玲珑刬子”归为糖煎。最大可能就是一种带馅的面食或米食,这样可以既和肉(双条是骨头名,见后文)一起做,又拿来做甜的。
《事林广记》中出现两次,抄录如下。是一种用以烧烤的工具,也叫“炙铲”。是否“刬子”这种食品,与“刬子”这种工具存在某种联系,或者形态相似,或者由此制作。
生燒豬:羊肉同。先將好腿精肉批作片,以刀背勻搥三兩次,切作塊子沸湯內燙,令白色,布內扭乾,入好醋、鹽少許。肉一斤,入麵四錢,炒油二兩,料物少許,乾姜、蒔蘿、茴香、馬芹為末,淹豬羊一二時,剗子炭火燒,令焦黃色。用杏酪、生葱細切入楪,同燒肉供之。
炙兔:兔肉成臠,以纸褁,火中略煨,候血脉消,方入五味油醋汁滾勻,剗子炙之。獐、鹿、麂、雁同此法。
常熟糍糕:
E类。糍粑。见“糍糕”。
餶飿瓦铃儿:
E类。
芥饼:
A类。芥末做馅。
蒸糍:
E类。疑即蒸糯米。
熝肉:
B类。先煎后下水煮,再收汁。见“笋燠小鸡”。
炙鸭:
A类。
熝鹅:
B类。先煎后下水煮,再收汁。见“笋燠小鸡”。
肉鋪
杭城內外,肉鋪不知其幾,皆裝飾肉案,動器新麗。每日各鋪懸掛成邊豬,不下十餘邊。如冬年兩節,各鋪日賣數十邊。案前操刀者五七人,主顧從便索喚劖切。且 如豬肉名件,或細抹、落索兒、精鈍刀、丁頭肉、條攛、精攛、燥子肉、燒豬、煎肝肉、膂肉、盦蔗肉。骨頭亦有數名件,曰雙條骨、三層骨、浮筋骨、脊齦骨、球 杖骨、蘇骨、寸金骨、棒子、蹄子、腦頭大骨等。肉市上紛紛,賣者聽其分寸,略無錯誤。至飯前,所掛之肉骨已盡矣。蓋人煙稠密,食之者眾故也。更待日午,各 鋪又市爊[月暴]熟食:頭、蹄、肝、肺四件,雜爊蹄爪事件,紅白爊肉等。亦有盤街貨賣,更有[犭巴]鮓鋪,兼貨生熟肉。且如[犭巴]鮓名件最多,姑言一二。其[犭巴]鮓者:算條、影戲、鹽豉、皂角鋌、松脯、界方條、線條、糟豬頭肉、瑪瑙肉、鵝鮓、旋鮓、寸金鮓、魚頭醬、三和鮓、切鮓、桃花鮓、骨鮓、飯鮓、槌脯、紅羊[犭巴]、大魚鮓、鱘鰉魚鮓等類。冬間添賣凍姜豉蹄子、姜豉雞、凍白魚、凍波斯姜豉等。
猪肉名件这里的断句不是太重要,反正也找不到对应的语料,我是凭着感觉点的。因《东京梦华录》有“细抹”、“顿刀”,是两种切法,所以这里常断为細抹落索兒精、鈍刀丁頭肉。我是觉得卖肉的说这俗名有点长。
鯗鋪
杭州城內外,戶口浩繁,州府廣闊,遇坊巷橋門及隱僻去處,俱有鋪席買賣。蓋人家每日不可闕者,柴米油鹽醬醋茶。或稍豐厚者,下飯羹湯,尤不可無。雖貧下之 人,亦不可免。蓋杭城人嬌細故也。姑以魚鯗言之,此物產於溫、臺、四明等郡,城南渾水閘,有團招客旅,鯗魚聚集於此。城內外鯗鋪,不下一二百餘家,皆就此 上行合摭。魚鯗名件具載於後:郎君鯗、石首鯗、望春、春皮、片鰳、鰳鯗、䲄鯗、鰙鯗、鰻條、[䜌月]鯗、帶鯗、短鯗、黃魚鯗、鯖魚鯗、[魚無]鯗、老鴉魚鯗、海裏羊。更有海味,如酒江瑤、酒香螺、酒蠣、酒䗯龜腳、瓦螺頭、酒壟子、酒鱦鯗、醬[虫咸]蠣、鎖官[虫咸]、小丁頭魚、紫魚、魚膘、蚶子、鯖子、魧子、海水團、望潮、鹵蝦、[虫咸]鱭鯗、紅魚、明脯、鰙乾、比目、蛤蜊、醬蜜丁、車螯、江䘂、蠶䘂、鰾腸等類。鋪中亦兼賣大魚鮓、鱘魚鮓、銀魚鮓、飯鮓、蟹鮓、淮魚幹、蟛蚏、鹽鴨子、煎鴨子、煎鱭魚、凍耍魚、凍魚、凍鯗、炙鯾、炙魚、粉鰍、炙鰻、蒸魚、炒白蝦。又有盤街叫賣,以便小街狹巷主顧,尤為快便耳。
“肉铺”、“鯗鋪”主要为腌腊,其余食物前文也基本提及,不再多做解释。
卷十八有一些物产,不再继续考证,故至此完结。统计如下:
分类统计
文献统计
邓之诚先生注《东京梦华录》,自序说“盖二十年前,客有言此录难施句读者”,“断句以伎艺饮食为最难,其他讹夺俱难强解。虽力求不误,然误者必多”,“能释者未及十之三四”,“故自欺曰:不必求备。实亦无从尽备。”实在深有同感(确实只有45%的条目有注解文献,其中较为可信的AB类仅26%)。
新一版《东京梦华录》伊永文先生的笺注,也历时二十多年才完成。
《梦粱录》中饮食之难施句读者,只怕更甚于《东京梦华录》。而我大概只花了20多天时间,一是实在要拜今日电脑检索之功劳,二是也说明还有许多没有检索到的地 方,因为实际上每一条目都检索工作量太大。错误难免。其实自第四篇写完,就我自己发现错误进行修改的就超过两百次。
而且数据库中,对烹饪饮食民俗这类文献的整理还是不够的,本文中最为依赖的《事林广记》,数据检索就相当不便,比如有错字,比如有XYZ三个字意思相同,但输入X字检索不到含Y字Z字的条目,还有一些不同版本的条目没有录入。依我看,要研究宋代饮食,还是应该从整理、注解《事林广记》、《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和《吴氏中馈录》等书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