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话剧节结束,我们班得了个最次的铜奖。蒙蒙在我旁边哭,我搂着她掉眼泪。我跟她说,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也不是最好的作家啊。
但我还是想写点什么纪念这次遗憾颇多的话剧节。
袁泉说,话剧开始前,会把剧组所有人聚拢在一起,手拉手围成一圈,摒气凝神地站五分钟。暗恋桃花源,桃花源剧组会喊三声“认真”。和一茗吃饭时,说起现在班里的感觉很怪,她一语道破“缺的是凝聚力”。
因为我全程参与,所以这份总结我尽量把我的情感抽提出来,也请读者不要自行带入我的身份,仅仅作为班级第一次集体活动暴露问题的总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从一开始,导演组四个人就没有真正的团结在一起,这也是一切问题的来源所在。我也常常想,这到底是为什么。我回想我自己,大概是因为我太重视,并且我这人做事情赶早不赶晚,所以频率会比他们快很多,自然也就看不惯他们担着导演的名号却什么也不做了。所以从一开始,就应该明确出每个时间该做什么事情。
如果,不是因为临场顶替,我大概会是唯一一个策划却不上台的了。其实自然是惆怅,因为别人记住的是演员,关注的也是演员。看着别人在聚光灯下,你却在寒冷的教室里一个人准备道具,自然是很不开心的了。我说,道具组只有我。
道具组,之所以没有成为一个“组”,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我的原因。因为导演组的经验,所以我觉得与其互相推脱责任,不如一个人承担算了。
但我忽略了任务的繁重和学业的杂乱。我相信,换了另外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像我这样为了这些枯燥的工作,发着烧在半夜联系服装了。但我常常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明明知道一件事情该做,却会忘记。今年我身体的问题愈发明显,我不能再像曾经连续几个晚上不睡觉来做这些事情了。
所以,既然我们不能一个人承担所有,那就只能不互相推脱责任,像阴阳离子,紧紧在一起。
怎样达到这样的境界,依旧是凝聚力。
说了这么久凝聚力,该怎么建立?我也说不清。记得初中时,和所有人相处的都很轻松,每次比赛我们班从来没从第一下来过。别人都说我们是团结,但这凝聚力背后却是艾王每次班级的比赛都要求我们全员到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手班级稀稀拉拉的加油助威。当时的看似不合情理,而今却觉得如此难得,给了我这样一份美好。
话剧节这段时间,我哭了最多次。平均每天两次,都把眼睛哭沙了。因为我常常觉得孤独,疲惫淹没了我,不给我留喘息的余地和机会。
我多希望有人能理解我,陪着我,但确乎是一个也没有。我亦在想,我是否也有这种让人片刻的失望呢。其实,说了那么多次互相理解换位思考,根本无用。莫不如强制一些事情,自然而然地留下了凝聚力这宝贵的财富。这财富看似无用,却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保护你。比如在初三时,我碰到一些让我很为难的事情,是男生们帮我勇敢地解决了。我们也没有其他班的勾心斗角,也大概来源于此吧。
其实最初想了很多,落下笔来却只有这寥寥数语,大概是那些疲惫和着孤独都被我消化净尽了。
我更多想到的是班级里的其他事情:早读的混乱,眼操的混乱,课堂的混乱,是因为实验太过放开了,那些自觉的人觉得舒服,不自觉的人也是舒服,舒服与舒服间,体现的差别就在于班级的整体环境和氛围了。
我希望能看到一个更加美丽的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