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目标
明确学习的定义,并区分出邻近原则、经典性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
区分正强化、负强化、呈现性惩罚和撤除性惩罚
应用行为主义的方法来矫正课堂内外的行为
描述应用分析的新进展、包括功能性行为评估和自我管理
讨论当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面临的挑战及其应用的堪忧之处
第一节科学地理解学习
从广义上说,学习是指由经验引起的个体知识或行为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学习引起的变化发生在个体的知识或行为当中。行为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的结果是行为的变化。
一、行为学习的神经科学
行为主义观点的研究者发现,人类大脑的很多部位都参与了新行为的学习过程——-在动物的研究中更是如此。
二、学习并非尽如所见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四个学习过程分别是邻近学习、经典性条件作用、操作性条件作用以及观察学习。
第二节早期对学习的解释:邻近和经典性条件作用
邻近原则指出:如果两种或更多感觉连续发生的频率足够高,它们就会联结在一起。经典性条件作用关注情感和生理反应中的不随意学习,如害怕、肌肉紧张、唾液分泌或出汗等,这些有时也被称为反射。我们需要记住,学生在课堂中不仅学习各种事实和观点,还将学到情感和态度。情感学习有时会干扰学业学习,而基于经典型条件作用设计的一些教学程度可以帮助人们学会如何更好地适应情感反应。
第三节操作性条件作用:尝试新的反应
人们把包含了操作性行为的学习过程叫做操作性条件作用。一般认为,操作性条件作用这一概念的提出与发展都应归于斯金纳。斯金纳一开始就坚信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原则只能解释一小部分的习得行为,但人类得许多行为是操作性得而不是被动得反射。
一、结果得类型
虽然人们普遍将强化理解为“奖励”,但这个术语在心理雪中却有其特定得含义。强化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正强化。当行为导致新得刺激出现时,正强化就产生了。如果某个行为能帮助我们避免或逃避一个令人讨厌得情境,那么,这个行为可能会在相似得情境种再次发生。
负强化常常与惩罚相混淆。强化过程总是与行为得增强有关,而惩罚则涉及减少或压抑行为。
人们在学习新行为时,如果每一次正确得反应都得到强化,就会很快习得这个行为,这就是连续强化程序。
在经典性条件作用种,当条件刺激出现而无条件刺激没有出现,条件反射就消退了。
三、先行事件与行为改变
关于有效得教学传递得研究发现,简明扼要、清晰明确,并能产生预期效果得教学指导,要比模棱两可得指导更为有效。理想情况时,首先和学生保持目光接触,然后给予学生指示。教师应该给予表扬来进行强化,而不是惩罚学生得失败。
在第一个线索后我们还可以提供一个附加线索,这个附加线索称为提示。
第四节应用行为分析
应用行为分析是指运用行为主义得学习原理来改变行为。
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做到:
1、明确说明需要改变得行为,并记下当前水平
2、使用先前事件、结果反馈或二者兼有,设计一个具体、详细得干预方案。
3、跟踪干预结果,根据需要修改计划。
一、鼓励行为的方法
“系统地运用表扬和关注,是教师最有力的鼓励方式和课堂管理工具。”
当教师认真、系统地表扬学生时,要想行之有效,还需做到:在被强化的行为发生之后立即给予表扬;清楚地说明正在被强化的行为是什么;表扬要可信。
将学生的成功归因于他们的努力和能力。教师需要了解滥用或误用表扬可能会带来的害处,更好地驾驭该方法。避免学生为了获得赞许而学习,而不是为了学习本身。
普雷马克原理,是帮助教师选择最有效的强化物的参考指南。根据该原理,一个高频行为可以成为一个低频行为的有效强化物。
连续接近技术是塑造涉及对过程的强化,而不是等待尽善尽美时才进行强化。确定小步骤的方法叫任务分析。许多行为都可以通过塑造得到改善,特别时涉及坚持性、忍耐性、提高正确率、提高速度或扩展训练技能等学习任务时。塑造适用于持续时间较长的过程。
二、处理问题行为
负强化的基本原理:如果一个行为能制止或避免不愉快的事情,那么这个行为就会在类似的情境中再次发生。负强化有几条规则,以积极的方式描述你所希冀的良好行为改变,不要有欺骗,确信你能改变不愉快的情境,尽管有抱怨但仍要坚持到底,坚持在行动上执行,下次会表现更好。
温柔、平和、私下的训斥,比在公开场合大声的训斥更能有效减少捣乱行为。
由于某些违反制度的行为,人们会失去一些强化物——钱、时间、特别待遇等,这就是反应代价。
社交孤立,又被称为隔离或强化暂停。但需注意的是,如果短暂的隔离不能改善处境,就不要让学生单独待更长时间了。
大量研究显示:惩罚本身并不起太大作用。惩罚只能告诉学生不该做什么,而不能教学生应该做什么。新近的教学发更强调对积极行为的支持。需要再强调的是,惩罚及其本身不能导致任何积极的行为。
第五节综合运用:教学和管理中的行为方案
行为主义的学习观对班级教学和班级管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所有的学习行为方案中都包含了一个重要的要素,反复练习正确的行为。
一、团体结果
教师可以基于某些特定学生的行为对全班进行强化。教师也可以基于每一个学生的累积行为对全班进行强化,比如把全班或小组中每个学生的得分加到一起,并借此给予全班学生奖励。
早期投入时间和精力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在数年之后可以看到成效。
二、相倚契约和代币强化
契约协商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接受教育的过程,学生能从中学会建立合理的目标,并且学会遵守契约条款。
通常情况下,要让所有学生都获得他们想要的积极结果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但代币强化制可以帮助解决这一问题,即让所有的学生借由学业表现或积极的课堂行为而赚得代币。
三、应对严重行为问题
对教师而言最大的挑战事面对具有严重行为问题的学生。
四、功能行为评估与积极行为支持
理解一个问题行为什么发生的过程,就是大家所知道的功能行为评估。即获取先行事件、行为和结果等信息,以此确定行为的原因和功能。
积极行为支持:人们设计的永新行为取代问题行为的干预措施。这些新行为对学生而言,具有和问题行为同样的功能。支持性干预策略包括:确定分配的任务难度适中,为这些任务提供帮助,教授学生如何寻求帮助以及教授学生如何在任务进行期间主动要求休息。研究显示,各种学校使用这些方法都能满促使违纪人数大大减少。鼓励教师使用类似预先校正的预防性策略,包括确定学生不良行为发生的情境、明确找出可替代的期望性行为、修正情境以降低问题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积极行为支持也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展开。从学校层面来看,教师和管理者可以(1)认可支持积极行为和改正问题行为是同样的目的(2)制定几个积极陈述的、具体的行为期望,并向所有学生教授实现这些期望目标的程序(3)确定一系列连续的方法(4)将积极行为支持程序融入学校的规章制度中。
五、自我管理
这本书贯穿始终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角色——这也是当今心理学家和教育者都普遍关注的问题。不同领域的研究和理论都认同一个重要目标,让学生对自己的虚席负责,并有能力进行独自学习。
自我管理中,目标设置非常重要。有研究显示,制定具体的目标并符合目标公开化是自我管理计划的关键要素。
学生同样可以参与行为改变计划中的监督和评价环节。事实上,自我管理的要素经常被学生自己所使用。当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一致时,要奖励学生。自我纠正与自我评价可以同步进行。自我管理的最后一步是自我强化。
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自我管理能力。教师和家长可以通力合作。首先关注个别的目标,同时支持学生慢慢成长和独立。
第六节挑战、警告与批判
一、超越行为主义:班杜拉的挑战
班杜拉早期著作中,对直接学习和观察学习、学习和表现等两组重要概念进行了区分。
直接学习是一种通过亲自实践并体验行动的结果所进行的学习。间接学习是指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所以又称为观察学习。
二、对行为主义方法的批判
大部分证据表明,如果教师相信奖励计划,并向没被表扬的学生解释获得奖励的途径,那么教师进行的个别奖励不会对其他学生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伦理问题
无论何时,教师都应该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上,学业上的提高比课堂行为改变更有意义,更能成功地推广到其他情境中去。
惩罚会产生消极的副作用,学生会将惩罚当作攻击性行为的示范,同时惩罚会带给学生消极的情感体验。
四、行为主义学习观对教师的启示
每个学生的行为经历都存在巨大的差异。每个学生都是带着不同的担忧和焦虑来到班级。但还是可以找到共同之处,有以下原则可以适用:
(1)没有人想重复曾被惩罚或被忽视的行为,感觉不到进展的事也很难让学生坚持下去。
(2)如果某些行动产生了积极的结果,那么这些行动被重复的可能性就会提高
(3)教师经常未能通过强化来认可恰当的行为,反而对不恰当的行为做出反应,有时甚至还对不恰当的行为提供了强化。
(4)有效的表扬应该是对学生所取得的成绩的一种真诚认可。
(5)无论学生当前处于何种水平,他们都能学会更好地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