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详解部分被屏蔽,只发评论部分。
无语...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
一部作品要想伟大,必须有其民族和时代的意义。
《活着》表达出了中华民族的韧性,能历经任何劫难而生存下去。作者余华在自序中说,他“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写作过程让我明白,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就像福贵常说的,活着不容易,不管怎样也得熬着,受着。
然而,活着本来是一件普通的事情,为什么到了这部作品里就成了奢求?这就是这部作品所反映出来的时代的意义。在那个时代里,运动一个接一个,浪潮一波接一波,仿佛人们无处发泄的精力全都用在了破坏和斗争上,能活下来,不容易。
关于民族和时代的意义,说的人太多了,我就不多说了,我想说说其他方面。
看了电影之后,心里很压抑,我又带着压抑的思绪去看原著。然而,看了原著后才知道,老谋子已经对观众太仁慈了。看了原著后,福贵还活着,我都想去死了。
所以,我也一直在思考,具体到一个人身上时,所谓民族的精神,时代的无奈,命运的捉弄等原因太过空洞,到底是什么具体的理由支承着他活下来的?
反复读了几遍原著后,我想我找到了一些原因。
因为,在福贵的生活里,虽然充满了艰难困苦,但是也有数不清的美好。
他清楚地记得刚遇见家珍时如何心动,记得家珍看见自己肩膀被磨破后偷偷摸眼泪;他记得凤霞如何在田里陪着自己,记得有庆如何珍惜自己的新鞋子,不舍得穿而光脚走路;他记得战争后侥幸回到家时,夜里自己看着一家人睡觉而傻乐,记得一家人陪伴时的每个温馨时光……
这些都是美好的时光。以前,除了天灾人祸外,生活也还是充满了希望的,又有很多美好时光,自然能很好地活着。
老了后,那些美好的回忆成了他的珍宝,时常拿出来摩挲一番,念着家人的名字,训几句老黄牛,其乐无穷!谁又能说他活得不快乐呢?!
现在,这部作品里,打动我的恰恰是福贵细腻的感情和乐观的性格,而不是其民族和时代的意义。
明白了这些,我要感谢福贵。这个在很多人眼里,活着还不如死了的人,让我懂得了如何去度过无事的、看似无聊的时光。他告诉我,只要有家人的陪伴,即使没有事情发生,每时每刻也值得用心去享受,去铭记!
“福贵是特别的,他对自己的经历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地讲述自己。他是那种能够看到自己过去模样的人,他可以准确地看到自己年轻时走路的姿态,甚至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他喜欢回想过去,喜欢讲述自己,似乎这样一来,他就可以一次一次地重度此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