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业:(1)熟练掌握“社会化”的概念并与自身结合理解重要的社会化类型;(2)认真思考并回答“如果丈夫在婆婆面前穿着暴露,妻子该怎么做?是视而不见?还是严肃制止?”(3)谈谈您对“女强人是拼命干出来的,好女人是被社会和男人呵护出来的,优秀的妻子和母亲都是从对自己不该做什么有着清醒的认识从而绝不越俎代庖起步的”的理解,支持与反对,请说明理由!
2.自由点评,但必须专业!
马斯洛的理论中几乎没有性的成分,但是基于进化的需求层次新理论弥补了这一遗漏。肯里克团队仍然将底层的优先级分给饥渴和其他生存需要。性及其相关动机位于随后的更高层级上:依恋、友好关系、归属感和教养。但这并不是说一块比萨饼(饥饿需求)总能战胜性需求。正如前面所说,需求是流动的,而不是固定的。此外,饥饿和性同样既是生物性驱力也是心理动机。因为生物性驱力一般优先于心理动机,所以有时候性的吸引力优先于进食,比如在近端的性战胜了近端的比萨饼。
性別同一性:发展中的男性特征和女性特征
男孩的奖励:最有思想、最好学、最有想象力、最热情、最有科学精神、最好的朋友、最风度翩翩(MrPersonality)、工作最努力、最有幽默感。
女孩的奖励:人见人爱的宝贝、最甜美、最可爱、最好的分享者、最好的艺术家、最大度、最有礼貌、最爱帮助别人、最有创造力。
女孩通常由于她们令人喜爱的个性得到赞扬,而男孩则由于他们的聪明和分析能力获得奖励( Deveny1994):
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女孩和男孩通常生活在不同的世界。出生时,对待男性和女性的方式自出生开始就有差异,这种差异一直持续到学前期阶段一一我们不久将会看到一一并延伸至青春期和以后的日子里( Martin&Rube,2004; Bornstein et al.,2008)。
性别,即成为男性或女性的意识,在儿童到达学前期的时候就已经很好地建立起来了(正如我们在第六章中第一次提到的那样,“性别”和“性”不是一回事。性通常是指解剖意义上的性特征和性行为,而性别指的是对于和给定社会中成员身份有关的男性和女性的知觉)。到两岁时,儿童一致地给自己以及周围的人贴上男性或女性的标签(Rag,2003; Campbell, Shirley,& Candy,2004)。
性别差异会在游戏中表现出来。学龄前男孩比女孩花更多时间进行打闹游戏,学龄前女孩则花费更多时间参与有组织的游戏和角色扮演。在这个时期,男孩和女孩开始更多地和同性伙伴玩耍,并在儿童中期有增加的趋势。女孩比男孩更早开始偏好同性玩伴。她们在两岁时就开始明显地偏爱和女孩玩要,而男孩直到3岁才表现出对同性玩伴的偏好( Martin& Fabes,2001;Rag,2003)。
社会角色
世界就是舞台,
大家都是演员
有登台有谢幕
一生角色难数。
——莎土比亚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
二.社会角色分类
1.先赋角色和成就角色
按角色获得方式。社会角色可以分为先赋角色和成就角色。前者是建立在先天因素基础上的角色,比如父母角色;后者指主要靠个体努力获得的角色,比如老师角色。
2.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
按角色行为的规范化程度,社会角色可以分为规定型角色和开放型角色。前者行为的规范化程度较高,个体自由度较小,如公务员、军警等;后者行为的规范化程度相对较低,个体自由度较大,如朋友等。
3.功利型角色和表现型角色
按角色的功能,社会角色可以分为功利型角色和表现型角色。前者是以追求实际利益为基本目标的角色,如银行家、企业家、商人等,主要是追求效率;后者是以表现社会秩序、制度、价值观念、道德风尚为基本目标的角色,如学者、教授等,主要发挥社会公平的作用。
4.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
按角色承担者的心理状态,社会角色可以分为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前者对自己的角色扮演有较为明确的意识,并尽力感染“观众”,比如演员;后者并未意识到角色扮演,只是以习惯的方式行动:比如性别角色大多数时候是不自觉的。
三.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过程含有角色期待、角色领悟和角色实践三个阶段。
1.角色期待
个体承担某一角色,首先遇到的是他人与社会对这一角色的期待,即社会公众对其行为方式的要求与期望。如果个体偏离角色期待,就可能招致他人的异议或反对。
2.角色领悟
角色领悟指个体对角色的认识和理解。个体往往根据他人的期待,不断地调节自已的行为,塑造自己。
3.角色实践
角色实践指在角色期待与角色领悟的基础上,个体实际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其社会角色的过程。
四、角色失调
并不是每个人,也并不是每个人每个时候都能清楚并且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的。人们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矛盾、障碍,甚至遭遇失效,这就是角色失调常见的角色失调有四种形式:角色沖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及角色失败。
一个母亲首先要把人、女人的角色做好,人就是本色做人,为人处事处世等,女人是女儿是妻子,然后还有作为母亲的角色,母亲是大自然赋予作为女人的人的美称,这称呼里有担当有承受有引领也有作为母亲无私的情怀。但很多人母亲角色自然顺承的拥有了,可是却在角色的位置上做的不太成功。有很多人对自己的孩子溺爱过分保护的昏天黑地,让她他从小没有独立的能力。却在上学以后看到自己的孩子成绩不如别人。那就对自己的孩子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一巴掌拍死他她,有的也正在做着。作为母亲的她在自己的自私虚荣攀比情绪里,肆无忌惮地伤害着自己的孩子。你从小没给他她独立自主的能力,却让他她一踏上这个小小的学校社会就满足你所有的虚荣欲望,现实吗?就像让一个上学上学上学不准恋爱。上到硕士博士毕业的孩子,立马恋爱结婚一样?他她能做到吗有机会学习成长吗?做母亲首先要意识到我是女人,然后我才是妈妈,自己的儿子是男孩是未来的男人。爱的界限很重要。无论在那种爱里,要有清醒的界限感,才不会彼此伤害到对方。这样的爱才会久远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