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老子》第62章

第六十二章八十五言

【文】

傅奕《道德经古本篇》第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也,善人之所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於市,尊行可以加於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进此道也。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也。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帛书《老子》甲本复原第25章

道者,万物之注也;善人之葆也,不善人之所保也。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贺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卿,虽有共之璧以先四马,不若坐而进此。古之所以贵此者,何也?不谓:求以得,有罪以免与?故为天下贵。

【字】

注,《说文》属也。

葆:同“宝”。《说文》珍也。

贺:《说文》以礼相奉庆也。

三卿:(周)太师、太傅、太保。

共之璧:古代玉器,大璧。

四马:驷马,四匹马驾的车。

【校】

奥:帛书甲乙均作“注”。

宝:帛书甲乙均作“葆”。

保:帛书甲本作“葆”,乙本作“保”。

加:帛书作“贺”,整理者读“加”。

美言可以於市:王弼、河上公、帛书均无“於”字。

三公:帛书作“三卿”。

拱璧以先驷马:帛书作“共之璧以先四马”。

不如进此道也:帛书乙本作“不若坐而进此”,甲本作“不善坐而进此”。善当为误。甲乙本皆无“道”字。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帛书甲本残,乙本仍无“道”字。

不曰:帛书甲乙皆作“不谓”。

求以得:帛书同傅奕本,王弼、河上公本作“以求得”。

邪:帛书作“与”,语气助词。

【注】

道主万物,或万物属道。意义没什么不同。

【译】

道是万物的主宰(一说:注为属,道为万物的归属),善人视之若保,不善人也以道保身。好话可以求取,遵照而行可以庆贺他。(另一说:贺与加同音,受人尊敬的行为可以让人效仿)。人的不好,有什么要抛弃的?国家设立天子、三公,虽然有拱形大壁在驷马之前,不如坐下来为道。古人为什么看重道呢?说的不正是“求而能得,有罪能免”吗?因此天下的人都推崇道。

【解】

周天子、三卿,位高权重,拱形大壁之珍宝,四马并驾之显贵,均不如道之贵。

班门弄斧,欢迎批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老子道德经全文翻译(全81章)阅读: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
    暖阳_1332阅读 184,371评论 4 81
  • 老子道德经解上篇 憨山大师著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
    妙行如涣阅读 35,384评论 6 39
  • 过了两天,小美母亲觉得该回家了。吃过早饭后,便向朱阿姨告别。朱阿姨坚持要留下这母女多住,其中原因,见两个...
    半秋伴夏阅读 250评论 0 0
  • 本不想写这些抚弄风月的无稽之词,奈何当心被无限放大,似乎也就看不到了所谓的现实意义。 感受一切开心躺下却都是寂静…...
    止2阅读 203评论 0 1
  • 网络开发:一个请求/一个响应 请求:客户端向服务器索要数据响应:服务器接收到客户端请求后,返回给客户端需要的数据 ...
    齐舞647阅读 19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