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至死》——为什么我们要做我们不想做的事

简要:互联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强大的瘾品,弗兰克·施尔马赫在这部作品中尝试为我们分析和解释这个困境,使我们重新获得创造力和思维力。

全书分为两个板块:

2、为什么我们要做我们不想做的事

3、我们该如何控制自己的思想

段落观点:

1、文中第一段,以“我”为切入点,引出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现代人对信息的依赖,担心错失社会关系;大脑与信息洪流之间的矛盾,信息过载引发的健忘、疲劳感;信息爆炸对于记忆、注意力、心理能力的影响。

2、在信息爆炸的现在,我们一直在阅读,但是我们却不知道我们通过阅读得到了什么。而对于书籍的阅读却可以使得我们的大脑有一个缓冲的时间,可以进行思考,从而提升我们的思辨能力。

3、我们在信息的洪流中不幸溺水——注意力丧失,大脑暂时短路,逻辑思维能力的减弱,这使得我们跟上一次谈话越来越困难。这难道不是我们试图适应机器之后的不良反应吗?

4、我们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信息碎片,而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5、技术乌托邦:“可怕的是因为享乐而失去自由。”——人们获得信息,而互联网可以通过信息监控、预估人们的行为。

6、当人们不再思考:作者通过举“复印件实验——有一个理由,成功的机率更大,不论这个理由是否合理。”来说明“人们现在越来越依靠程式化的经验判断而不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对信息进行筛选。”

在第一部分,作者最后总结道,在信息社会,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发展技术。我们必须抓住主动适应的机会,而不是被动的改造。

1、我们越是尽力地控制自己,那被压制的想法就越是强烈。我们知道应该去消费一条信息,但我们不知道它的意义何在。

2、信息、多任务处理持续地消耗了我们的注意力,引起了我们的自我耗竭,以至于阅读变得如此困难。

3、强化意志力:我们想要摆脱的信息技术对于我们的吸引力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加复杂。就像以前的卡路里一样,我们在信息中得到了什么?又消耗了什么?吃了很多巧克力之后应该做什么?得到这么多信息之后,应该做什么呢?

4、我们长时间关注一个问题之后,我们也会神游。用不确定性提升智力,转换视角。

5、逆时针方向的实验:当我们不把自己的生活依赖于统计数据,我们可以更好地提出质疑。

6、信息瀑布可以解释许多潮流和集体现象:人们得到不确定的信息,会不自觉地跟随他人。(旅鼠效应:泛指在团体中盲目跟随的行为。)

7、区分信息的重要性,学习我们所不了解。

8、与可疑的统计数字相比,更重要的是对假设、启发式教学、思维方法的教学。我们坚持着上个世纪的教学内容,却用21世纪的统计方式来检测学生质量。

9、使用电脑的目的是,通过与其接触来学习只有人类可以完成的事。

思考:


在信息爆炸的当下,我们可以说是无时无刻不处在信息的洪流中,我们每天在看手机新闻、刷短视频、收发信息,但是我们得到了什么呢?我们的注意力不断减弱——阅读专业书籍对于我们来说越来越困难。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在信息的洪流中溺水呢?

巧克力吃多了之后我们会做什么?信息接受多了之后呢?

1、坚持阅读专业书籍,找出书籍中语句之间的逻辑联系,可以做思维导图。

2、减少信息的接受,学会筛选信息。

3、适当远离手机,冥想,清理大脑的无效信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