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和世界告别《最好的告别》

现在思考这个问题似乎有点太早,可是看着母亲日渐衰老,听母亲说她总想起姥姥老的时候说的话,做的事,开始懂得老年人的心境。

  一年的时间里,老爸眼睛忽然花了,老爸人生也快过半。其实死亡,早就无数次的在心中想过,只是感觉还遥远,很少仔细想过,不过和世界告别其实是我们每个人随时都可能遇到的问题。

  人总有一天会衰老会死亡,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人们总是去逃避,可是总有一天会无处可藏。那么还不如去面对。

  这本书就是我看过的最好的一本直面死亡,去思考死亡的书。作者并不是在做哲学的思考,而是在讲述自己的父亲,在讲述自己的父亲衰老和死亡的故事,并且由此扩展开来,扩大到无数老人的最后时光,如何去度过。

  作者的父亲是一位医生,来自印度,生活在美国。作者经过了解才发现,在美国竟然这么缺少老年专业的医生,不但缺少,人数还在下降。因为老年专业医生不挣钱,市场让这一职业的从业者变得越来越少。其他国家也一样。

  我们的身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疗养院,中国已经进入到了老龄化社会,以后的老人会越来越多,孩子会越来越少,而且多位老人只有一个子女,不说子女是不是在身边,子女还有工作还有孩子,如何去照顾这么多老人呢?

  也许以后我们这一代人老了以后都要在疗养院度过最后的时光。美国也是如此,不过美国的疗养院变得越来越人性化,社区型疗养院变得越来越普及。作者通过调查发现,疗养院和医院一个模式,和陌生人住在一起,没有隐私,没有自由,一切都要听从医生和护士的安排。可是当门能够锁上,当房子变成自己的,当可以几点起床就几点起床的时候,疗养院的死亡率却降低了,可见治疗和心理因素都对健康起非常大的作用。所以社区式的疗养院在美国越来越普及。

  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关心的不仅仅是治病,不仅仅是能够多活多久,更看重的是能不能作为一个人一样生活,能不能自己上卫生间,能不能自己吃饭、洗澡,人不仅关心生活的长度,也关心生活的质量。

  在人老了以后会发生这么多变化是我没想到过的,其实不仅仅是衰老,无论多大年龄,人在患了绝症,或者生命处于倒计时的时候,视野都会缩小,开始关注家人,开始关心当下。

  的确死亡还遥远,但是思考死亡其实应该从现在开始。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坐在租住房子的楼下,这里有零星的几个健身器材,我拉了会腿儿,觉得难受,就坐在了半弧形的也不知叫什么的东西上面,输...
    bony阅读 1,228评论 0 0
  • 课文讲了两天,可是依然觉得没有讲透,总觉得学生离那崇高的境界太过遥远。我尽自己所能想给孩子美好的教育——不完美,但...
    而今起阅读 2,75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