钗头凤·忆童年
作者:卧石(何双胜)
粗衣陋,溪桥候,
暮攀槐影星如眸。
炊烟漏,羊铃悠。
撷枣探瓜,戏水鱼溜。
逗!逗!逗!
春割麦,秋收豆,
冬藏鲜薯窖间透。
邻家户,共餐粥。
柴门常敞,月照檐头。
又!又!又!
卧石《钗头凤·忆童年》以质朴笔触勾勒出乡村童年的鲜活图景,深得宋词婉约派精髓。上阕以“粗衣陋,溪桥候”起笔,通过衣着与环境的简陋反衬孩童的纯真,“暮攀槐影星如眸”以星眸喻槐影,暗含对自然之美的朦胧感知。炊烟、羊铃、撷枣、戏鱼等细节,将农家生活的烟火气与孩童的顽皮灵动融为一体,三声“逗!”如连珠炮般收束,将捉鱼摘果的欢愉推向高潮,令人想起李清照“山枕斜攲,枕损钗头凤”中以动作传情的妙笔。
下阕转写农事与邻里温情,“春割麦,秋收豆”以季节更迭串联起劳动的节奏,“冬藏鲜薯”则暗合《诗经》“七月亨葵”的农耕传统。邻里共餐、柴门常敞的场景,展现的是人情淳厚如月照檐头的宁静。三声“又!”如余韵袅袅,既是对往昔重现的期盼,亦暗含时光流逝的怅惘。
这首词的成功在于将个人记忆转化为一代人的乡愁。词人卧石在槐影星眸、柴门炊烟中完成了对农耕文明童年图景的诗意存档,在传统词牌中注入鲜活的时代记忆,为城市化进程中逝去的田园生活树立了一座文字丰碑,让读者在词韵中重觅精神原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