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87-元姐姐
针对分享周的分享,我已经连续写了6天的复盘文,然后就有了一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无力感。在4月份,我们先是听了一周榜样的分享,然后再接着听了一周的职能小组的主题分享。虽然当时所有人都觉得听的很嗨,可是当管理组接着推出“复盘周”之后,却没有多少人能够一起参与进来。而对于我自己来说,更是觉得这么多的内容,复盘起来真是十分的吃力,每每不知该从何谈起。
直到这几天我读到《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的一些章节,对于更多的信息是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这个问题,作者认为:过多的信息甚至成为了思考的阻碍。原因在于,我们接收了太多经过媒体“设计”过的信息,当信息加工成结论的过程被整理得过于高效时,会让长期接收此类信息的读者慢慢失去这种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我们也把这种能力成为“理解力”。
作者的这个观点,让我瞬间进行了反思。我是不是因为听了太多大咖的分享,又听了太多群里大牛们的分享,因为信息累积得过多,从而丧失了对这种信息的理解能力呢?但是又为什么有一些人,永远都是打卡在最前列,却总是经常获得优秀呢?
《如何阅读一本书》 中,对于阅读能力的阐释,作者莫提默·J. 艾德勒是这么说的:如何让信息更好地传达是作者的能力,而在阅读过程中让信息更好地接收,这同样也是一种能力。
如此,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何听过了那么多的分享,我们大部分人依然觉得不知道复盘可以写些什么内容,而少部分的优秀者却每每都能侃侃而谈,将自己的复盘写出了一种新的高度。他们,同样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对象。
对于学习能力和阅读能力,我们每个人的能力程度是不一样的。并且,我们每个人的起点也各不相同。我们不需要去跟别人比什么,只需要跟自己比。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过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学到了什么,并吸收了什么以为所用。即使慢慢前行,只要坚持做下去,将复盘当成为一种习惯,总有一天我们都能累积到一种意想不到的高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