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组了个群,分享得到上的育儿课程的同时,自己也重新系统学习一遍。这一周分享的刚好是周育如的“情绪教养”,而我正在读的书也正好跟怎样跟孩子的情绪打交道的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
先说个题外话,我对Adelel Faber和Elaine Mazlish这两位教育家所著的这本家庭教育的畅销书是这样评价的:亲子沟通的入门级书籍/真实案例与实操/遇到问题翻一翻。所以强烈建议正在为孩子情绪和沟通问题烦恼的家长可以翻一翻,因为真的可以一边看一边实践。
----------------------------------------------------------
刚好前两天我就遇到了滚滚情绪爆发的状态。
那天吃完饭的时候,奶奶跟我说滚滚去小伙伴家玩的趣事,正说到“扭扭车”有关的话题,小家伙也来了兴致,然后开始超大声地冲我喊:“妈妈,我要扭扭车,我也要扭扭车。”
奶奶宠孙子,连忙附和道:“哎呀,贵不贵呀?要不我们也买一辆嘛!”
奶奶的回答是正中滚滚下怀的,但是看着靠墙排了一溜的小车子,再加上滚滚的哭闹声,当时我是有点火上头的。正当我想爆发的时候,我想到了这几天听的课程和看的书,于是决定先克制自己不要跟滚滚对着吼。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然后尽量平静地跟他说:“你已经有很多车子了,两辆平衡车,一辆滑板车,还有小木马。我们的客厅已经放不下更多车子了!”
沟通无效,滚滚由喊叫升级为哭闹,中间还带着哭腔:“我就要扭扭车!扭扭车!”一边喊着还一边一边扯我的袖子。
这个时候,我有点压制不住自己脾气,于是开始板着脸语气生硬地问他:“现在是吃饭时间,你还要吃饭吗?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吃完饭再讨论!”
小家伙开始进入奔溃状态。我心里不断呐喊:完了完了,这一闹是不是又要一个小时!
但我也没有立刻放弃,再次调整自己的状态,然后抱起他,跟他说:“那么我们先不吃饭,先去解决扭扭车的问题。”然后带着他走进了杂物间。值得庆幸的是,经过多次类似的情况之后,爷爷奶奶不再干涉我与滚滚的单独沟通。刚开始的时候,爷爷奶奶不理解我的做法,经常是刚把滚滚哄好他们就来拍门说让我别再把孩子弄哭了,而这个时候孩子听到爷爷奶奶的时候也会觉得委屈,就像我是在惩罚他一样,然后明明已经停止哭泣了,这么一搞就又开始扯着嗓子吼。这个时候是我最崩溃,最无助的时候。不过还好,这方面的做法滚滚爸是跟我站在统一战线的,通过他不停地跟爷爷奶奶做思想工作,慢慢地他们也开始接受我的教育方式——该有原则的时候就要做到,坚决不能每次变底线。
我带着滚滚进入杂物间,打开灯,关上门,让小家伙自己站着,我蹲在他面前看着他,然后握着他的手问他:“你能告诉我为什么想再要一辆扭扭车吗?”
小家伙听我这么问有点呆呆的,不过当他听到我的问话之后没有再继续哭闹,而是含着眼泪看着我,有些不知所措。
我知道,他应该能感受到我没有要惩罚他的意思,而是正在试图理解他的感受,见他没有回答我就直接问他:“是不是快快(滚滚的小伙伴)有一辆扭扭车,你也想要一辆?”
小家伙立马就点头说:“是的。”
然后我指着储物间的推车和我的自行车继续跟他说:“你看,这里就有你的推车,我的自行车,外面客厅还有你的滑板车、平衡车、小马车。车库里还有爸爸的小汽车和爷爷的面包车。其实我们家已经有很多车子了,对不对?”
小家伙继续点头:“嗯。但是我还是想要扭扭车。”
我接着说:“等你再长大一点,爸爸还要给你买一辆自行车。这是之前答应你的,到时候你可以自己去挑。”
听到这里,小家伙眼前一亮,脸部表情戏剧性地变化让我暗暗称奇,含着泪水的眼睛笑弯弯,兴奋地跟我说:“真的吗?太好了!我要买自行车啦!”
好吧,成功把他从扭扭车这个坑里拐出来,但是眼见着他要掉进自行车的泥潭里,得把他拽紧了别在进去了,我跟他提了条件:“我们答应给你买自行车,但是要等你再长大一点,起码要到你大班的年纪。现在你的平衡车和滑板车还能用,不能浪费了,对不对?”
滚滚一听我们答应他了,立马点头称“是”。
当然有时候他会选择性地听我们说的话,所以我再跟他强调了遍,自行车会买,但是要等到他大班的时候,他表示答应。
没有吼叫,没有哭闹,这是我有史以来处理滚滚情绪问题最成功的一次,默默地在心底为自己喝彩。
最后一步,我牵起他的手:“不买扭扭车了,以后你可以自己挑自行车,这是我们答应你的。现在可以吃饭去了吗?”
“好的,妈妈。现在可以吃饭了。”然后笑嘻嘻和我牵着手出去吃晚饭去了。
接下来的吃饭时间,他又提了好几次买自行车的事情,我都非常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他也没有再反驳,因为他知道我和滚滚爸是说话算话的。
------------------------------------------------
对于这次事件虽然我没有完全按照书本或者课程上的步骤来处理。但是我抓住了一个核心宗旨:表示理解和试图理解,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被尊重的,并且妈妈也没有因为这个事情而生气惩罚他。当然复盘整件事,我漏做了一件事,就是没有在最后告诉他该怎么表达自己的情绪,比如着急的时候不应该扯我的袖子和大声吼叫。不过引导的机会不止这一次,当我慢慢改变了自己的心态,以后处理这样的问题也会变得越来越得心应手,孩子也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