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其人

宋朝的苏洵说,燕国之所以灭亡,是因为燕太子丹错用了荆轲刺秦王,速取其祸。其实他说错了,燕国的灭亡,是大势所趋,历史的潮流是逆袭不了的。不管燕太子丹用不用荆轲刺秦王,在那样的形势下,燕国都非灭亡不可。

那时,秦国的大将王翦挥师直指赵国,灭了赵国后,兵锋直指燕国。

眼看就要兵临城下,举国震惊,以燕太子丹为首的那些平时歌舞升平穷奢极欲的皇家贵族更是惶惶不安。太子丹在皇宫里踱过来踱过去,惶惶不可终日。他心里恨啊,赵国国君那个笨伯,干吗好端端地要把一代良将李牧杀掉呢?那杂种中了秦王的反间计,听信了谗言也就罢了,还把李牧杀了,这不是自毁长城吗?倘若换做他太子丹,他是绝对不会做出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的,他会善待李牧,让李牧带兵去杀那些如狼似虎的秦国人的,有李牧在,就可高枕无忧啊。那个赵国国君笨得不能再笨了,他也不用脚趾头去想想,秦王为什么要使反间计,为什么要派人说李牧的坏话?那是因为秦国的大军在战场上奈何不了李牧啊。他们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他们就会在你后宫放火啊。这些连三岁小孩也能想到的,赵国的那个猪狗不如的国君他却想不到。现在好了,国亡了,家破了,他这个国君也做到头了,还被王翦俘获了,连宫娥嫔妃一起被押到了秦国的国都洛阳。唉,真是活该!

正当太子丹思绪联翩时,探子飞马来报,说是据骑侦侦悉,在王翦进军的路上,著名侠客聂政跟一个叫荆轲的流浪汉打了一架。聂政对荆轲本可以一剑将其杀之,但他却没有这样做,而是跟他游斗了一番,像猫戏老鼠似的,最后,聂政将剑归鞘,叹息说,唉,惜乎其术不精也。之后,聂政看见王翦的兵尘滚滚而来,便翻腾跳跃而去,而那个穿得破衣烂衫的蓬头垢面的荆轲却仰天哈哈大笑地朝王翦走去。王翦的战车被荆轲挡住了,马弁本来想一剑杀了荆轲的,但王翦却制止住了他们的这种莽撞行为,不仅如此,他还把荆轲放了。听聂政的口气,是说荆轲这个人有胆识,却没本事。

其实,历史上的记载可能有出入,因为聂政在这之前已在刺杀韩相时遇害了,哪里又会凭空冒出一个聂政呢?但这也不妨碍有人冒充聂政,去挂羊头卖狗肉沽名钓誉。这个就暂且不谈了,最要命的是我们在这里就很清楚地知道了荆轲并不是一个什么侠客,而是一个市井无赖,更确切地说,荆轲其实就是一个不学无术的有些呆大胆的流浪汉而已,还侠士呢,我呸!但那些史学家却偏偏在这个流浪汉身上做足了功夫,写他的文章和评品像雪片般地飞。也难怪那些帝王将相对史学家甩脸子,他们也做得太过分了,不去写那些史籍外的真正的英雄,却一味地去写荆轲,真是TOM的闲得无聊,他们才真正的是暴殄天物啊,砍尽南山之竹把荆轲著之于竹帛,不是严重地浪费资源又是什么?

然而,太子丹听了,却像打了一支强心针似的,他立即对荆轲发生了兴趣。正像美国在朝鲜战场上,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方,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一样,太子丹用荆轲刺秦王,也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方,不是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而是用错了荆轲这个人。

但我们不能跟苏洵一样,站着说话不知道腰疼,因为在那个时候,太子丹不用荆轲去刺杀秦王,他又能干什么?说他垂死挣扎负隅顽抗也好,说他不甘心秦国的欺凌也罢,至少他的这一壮举还是能让天下人知道的,并不是所有的国君都对暴秦俯首称臣的。从另一个角度看,他的这一壮举又有些螳臂挡车之嫌。要知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又岂能是几只螳臂所能阻挡得了的!关键的是太子丹用人不当,本来已经知道了荆轲充其量只不过是有些胆子比天还要大的浪子的,他却偏偏要用他,这不是明摆着有些黔驴技穷最后一搏之嫌吗?!

太子丹也真够义气的,他立即着人到马路边把正在捡垃圾的拾荒者荆轲请来了,欢迎仪式十分隆重,并陪同着荆轲检阅三军。荆轲简直有些受宠若惊啊,他做春秋大梦都没想到太子丹对他这么好。太子丹对他可真不薄啊,那可是三天一小宴七天一大宴的,顿顿山珍海味不说,夜夜还有珠环翠绕的环肥燕瘦的美人跟他同榻而眠,他觉得他恍如进到了天堂一样。到了太子丹送他远征时,到了易水河边,荆轲感慨无极,他这辈子值了,要想吃的都吃了,要想玩的都玩了,还有以前做梦都不能梦见的美人,他也跟她们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海誓山盟了,虽说不能天长地久,但他也曾经一时拥有。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他想,就是黑白无常即刻把他索魂拘魄地拉走了,他也无所谓了,也没什么遗憾的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支付 ¥1.00 继续阅读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