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成就的人都做对了一件事

今天上心理课一开始上课之前,导师给看了一个非常熟悉的,听过无数遍的实验。

看过之后,我对比生活中的很多人,然后惊奇的发现,有太多的人心理年龄可能还不如其中一个小孩。

这个实验,估计你也听过,是斯坦福的米歇尔老爷子做的,叫做“棉花糖实验”(ps,没看实验的视频记录之前,我一直以为像是路边那种蓬蓬的棉花糖)。这个实验应该是被大众广泛知道的:找一些年龄比较小的小孩子,让他/她自己独自待在一个小屋里,在他/她面前放一块棉花糖,告诉ta如果ta可以20分钟不吃这块糖,那么20分钟之后他/她将得到两块。

实验中可以看到,有一个小姑娘,还没有讲完“你将得到两块”这句话,就已经你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把糖吃完了;有的小男孩,用意志克制自己,但还是忍不住尝了一小口。也有一个小男孩,就是下面↓图片这个男孩,越往后他的表情越像行走的表情包,但是最终他得到了两块。

后来的追踪中看到,能为偏爱的奖励坚持忍耐更长时间的小孩通常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现,如更好的SAT成绩、教育成就、身体质量指数,以及其他指标。

棉花糖实验
我有一个学生小C,在公司内部培训的时候,他说他的理想是每个月能赚钱超过8000就可以。培训后到了工作上,自身综合素质还可以(沟通力、亲和力等等),加上专业也不错,人又努力,转正之后,每个月税后至少都有1.5W的收入,作为一个新人还是可以的。

上周的时候,给我发信息说,老师,我要离职了。

身边有很的人,做工作做了两个月离职了,或者三个月离职了,也有一些做了一年两年离职了。因为跟公司的人员接触比较多,每当有人离职的时候,我心里都非常难过的,为自己没能帮到他。因为我不知道他的“20分钟”是不是只有一分钟就截止了,还是他的“20分钟”才刚刚开始。我多希望他也是实验中那个等到最后的男孩。不是因为等几天马上他就要发一笔横财,而是我担心他现在是这样,以后还会是这样。


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好多穷人,家里太穷了,生好几个小孩,因为生了小孩可以给家里干活,因为干活的效益马上能看到。有一家人,这家父母硬是花钱把孩子送到了大学,虽然他知道,这意味着一直到这孩子成年,没有人干活不说,还要花钱,但是所有人也知道,大家出来,怎么也会比文化太低的同村孩子好找工作,收入稳定。而这家父母,他能忍受这样的延迟满足,这个小孩他是我的大伯,后来成了县委书记,全家人生活的受人尊重,也结束了世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家族命运。


虽然我们都知道延迟享受是件好事,可是你看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一边懂着,一边却心存侥幸,打一个电话就想成交,带一个客户就想签约。即想享受博士生可以找到的工作,又耐不下心到学校好好学习。即想享受工作两年后的收入,又不能够扎实在行业里忍受两年寂寞。

如果你能够延迟满足,你当知道,这个行业本就是波浪式前进。你若是低谷,做好每件事,打好基本功,延迟一下,必然会迎来高峰期。而若只想高峰期过来赚一笔。说真的,好事都让你碰上了?梁静茹都给不了你这么多的勇气。

等待一小时获得报酬,你可能会是清洁工;

等待一个月获得奖励,你可能会是职员;

等待一年得到薪酬,你可能会是公司高管

最后,问问自己,我是那个等到最后的男孩吗,我在看不见第二颗棉花糖的时候,依然可以坚定在这里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作者: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译者:任俊 闫欢原著名称:《The Marshmallow T...
    马文Marvin阅读 3,372评论 0 5
  • 岁月极美 在于它必然的流逝 春花 秋月 夏日 冬雪 你若盛开 清风自来
    梨花不开阅读 213评论 0 0
  • 毕业后,第二年,慢慢的身边悄然发生了许多变化。 一年前,我讨厌读书,更愿意去学一些实操性的东西,即学即用,可以带来...
    请万万喝水阅读 25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