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生可以重置,你还会选择丁克吗?

丁克,指那些具有生育能力而选择不生育,除了主动不生育,也可能是主观或者客观原因而被动选择不生育的人群。简单的说则是:能生育选择不生,双收入,无子女。

丁克一族主观上对自己丁克身份是接纳和认可的,他们认为丁克是一种生活方式。

有社会调查显示,中国的“丁克家族”已超过60万。

                      为何选择丁克

90年代中期曾经有一份针对“丁克家族”的问卷调查,调查显示,选择丁克一族的原因前三位。

第一位的是对中国人口问题的焦虑;第二位是为了使自己生活的更轻松;第三位是为了自我实现。

中国最早的一批丁克大约出现在70、80年代。娱乐圈中就有好多这样的例子。

梁朝伟与刘嘉玲,两人已结婚多年,但坚持做丁克,不要孩子,原因是刘嘉玲坚持做丁克,而梁朝伟便听从刘嘉玲,实在是非常的恩爱了。

刘青云与郭蔼明,拍拖六年后于98年结婚,而对于丁克的看法,刘青云表示,两人在一起幸福就好,与孩子不孩子没有关系。

周润发和陈荟莲,他们两个人丁克的原因更多的是因为周润发的妻子,陈荟莲婚后怀孕,但在七个月的时候,孩子由于颈部被缠绕没有存活下来,发生了这样的事严重打击了陈荟莲,她也是花了7年的时间才从这件事里恢复过来,周润发为了不让妻子心理再受打击,决定了和陈荟莲不生孩子。

张卫健和张茜,两人结婚多年虽说十分的恩爱,但是却一直没有孩子,原因是张茜在曾经怀过一个孩子,但是却流产导致最终怀不上孩子,因此两人决定从此做丁克,这背后的原因真的是让人无奈。

还有一种更坚定的丁克,是双方主动选择的,在现今的社会道德约束下,这类丁克所承担的压力更加不言而喻。

杨丽萍,62岁的杨丽萍,结婚快20年了,为了孔雀舞,为了舞蹈事业放弃生育。

许志安53岁,郑秀文48岁,关于什么时候生孩子,许志安说:“没有这想法,现在社会压力太大,所以不想生孩子。我不忍心在孩子还很小的阶段,就已经要为他找学校。我们两人已有共识,不生孩子了。”

娱乐圈最有名的关于丁克言论,出自两大音乐才子李建、朴树。

在几年前参加节目《非凡匠心》时,节目中的嘉宾问朴树:你那么喜欢小动物,那么有爱心,怎么不喜欢小孩子呢?

朴树:“我有点怕。”  

嘉宾:“怕什么?”

朴树回答:我觉得人生特苦,我觉得我可以去承担那个痛苦,而且我学到很多东西。我知道一个孩子如果要成长他也一定要受苦,但是我不忍心。

有人说朴树悲观,可世界本就不是什么美好的后花园,现实一点有什么不好?朴树的选择,实际也是对未出生的孩子另一种意义上的保护。

李健近日在一次采访中,面对为什么选择丁克的质疑,用他一贯的“冷幽默”调侃说:我又不是什么濒临灭绝的物种,没必要延续自己的基因。

其实李建多年前的采访也曾提及这个话题,他说:“现在的社会我认为存在好很多问题,我不想让我的孩子一出生就把我吃过的苦重新走一边,况且我们的基因也没有优秀到必须有人来继承。”

不得不说,李建和朴树的想法真的是很通透了,不是不能生,不是没条件,只是一种尝尽人生百态后的个人选择,没什么对错。

                  丁克,你后悔了吗?

有一个以前的同事,女生,跟她老公两人都是70的尾巴,现在应该是40岁上半段。

两人在公司的同一个部门,属于办公室情侣,两人相爱、生活,并选择了丁克的生活方式。

我认识她的时候两人已经丁克将近十年了,看生活状态非常的积极性上,除了上班,下班健身,周末骑行,稍微有长一点的假期,两人就会潇洒的计划一下出游。

这么多年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几乎让他们走了个遍。而且很多城市因为喜欢,他们会去好多次。

相对于同样年龄的已婚人士,没有了小孩需要照顾,确实轻松很多。

她们有更多的金钱、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用担心学区房,更好的补习班,每天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孩子的成绩、健康、接送等等。

她下班除了练瑜伽之外的闲暇还可以好好坐下来追追剧,看看书。

我曾问过她:“作为丁克,你后悔吗?”

她笑着对我说:“从来没有想过会后悔” ,与其说丁克是否会后悔,她更怕在这短短的一生中失去自我,那对她来说才是最可怕的。

认识的另一个丁克,也是70后,但比我上文的女同事要大一些。

但不同的是,是男生,而且丁克的身份已经属于过去式了。他属于“白丁”的一员。

在丁克了十多年之后,一次意外的怀孕,他们决定生下来。

或许是看着身边的人都有了小孩而自己没有的孤独感,或许是到了一定年纪两人的生活不再有趣,或许是意外的小生命也是生命中的缘分,他们放弃了丁克的身份。

老年得子让他们对孩子的到来十分兴奋,对于孩子给她们带来的欢愉也十分欢喜。

他说有了孩子之后,真的很幸福,那种感觉无法用语言形容,也许所有为人父母的人都会有所共鸣。

后来我曾问过他:“你现在有了小孩觉得很幸福,那你曾后悔你白丁的十几年时间吗?”

他认真的看着我说:“在我没有孩子之前,我是无法体会到孩子究竟会给我带来怎样的感受的。虽然现在有了孩子,而且非常幸福,但我对于之前丁克的十多年,也从来没有后悔过,毕竟当时享受到了同龄人没有的自由与洒脱。”

是啊,没有孩子之前是体会不到为人父母的幸福感。所以没有可比性,谈什么后悔。

无论你是“铁丁”还是“白丁”,说到底也是一种选择,不必为自己的某种选择后悔,只要在每一个人生阶段勇敢的听从自己的心中所想,就好。

                  生而不养不如丁克

今年已经46岁的周迅,也还没有孩子,在早年的采访中,周迅曾说:“就像你孩子生下来,你是要对他负一辈子的责任,然后你是什么样的性格。你是不是可以负起这样的责任,所以就还是在一个比较游移的想法里边。”

如果你生下了她,就要对她的一生负责,否则不如不生。

李建在早前采访中也说过:“没有做好一个父亲的准备,我总觉得现在我很多精力还是放在音乐上。因为我觉得孩子一定要好好地培养,要花很多时间,如果有了孩子你一定要陪他成长。”

相较于生而不养,不生也许是一种更加理智且负责任的做法。

电影《何以为家》,一个12岁的小男孩,绝望的将自己的亲生父母告上了法庭,起诉自己的父母,是因为父母不能为他提供保护和安全感。扎因的父母很穷,负担不起抚养孩子们的费用,这意味着扎因不能获得身份证,所以扎因是一个没有资格获得护照的黑户,无法去学校上学,甚至在紧急情况下也无法在医院获得救助。为了养活自己和兄弟姐妹,他被迫工作为当地的杂货商送货。而当他的父母把妹妹卖给杂货商时,扎因崩溃又无比伤心地跑开了……

在一个本该在父母羽翼下快乐成长的年纪,他过早的经历了许多现实社会的无奈与残忍。

那句:“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下了我。”让多少人心碎流泪。


得有多绝望,多无助,多恨才能让一个12岁的小男孩说出这样的话。

所以,当你无法肩负起一个家庭的重量,无法承担起养育孩子的责任,相对于生而不养,还不如不生。

          每一种生活方式都值得被尊重

2019年中国出生人口降至1465万, 2018年出生人口降至1523万,较2017年大幅下降200万,全面二孩政策不及预期,生育堆积效应业已消退。2018、2019年出生人口创1949年以来除1960-1961年自然灾害时期外的新低。2019年出生率降至10.48‰,创1949年以来新低;总和生育率降至1.52,即一个育龄妇女平均生育1.52个孩子。

这是2020年人口普查前的数据,这逐年下降的出生率其实也挺在意料之中的。

现在的人太难了,在车、房、工作、独生子女的多重压力下,很多人被迫进入了“低欲望”生活。

加班可能猝死,不加班就会饿死,辛辛苦苦搬砖,老老实实的成为一个“社畜”。

很多人也想结婚、生子平凡一生,可现实就像一座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于是作为更具个性的90后来说,在现在正当婚育的年龄里,很多人有了更加深思熟虑的考虑。

如果结婚是拉低自己现有的生活水平,那我可以不结。

如果生孩子只是为了所谓传宗接代,那我更多的是想实现自我的价值,毕竟人只活一次,这一次,我想为了自己而活。

再加上近年来因为网络的便利,信息爆炸,丧偶式婚姻,丧偶式带娃,家暴,出轨,生孩子所带来的种种风险、身材变化、产后抑郁等等都让很多年轻人还没来得及跨入婚姻生活,便直接陷入了恐慌。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更愿意尊崇自己的内心去生活,而不再是按照别人给你设计好的框架去生活。

而笔者想说,每个人在自己的每个人生的阶段都会做不同的选择,你可以选择结婚生子,你可以选择读书深造,你可以选择不婚族,你可以选择丁克。

你只要记得,不论你最后作何选择,任何一种生活方式都值得被所有人尊重。

在这浮躁的社会,你只需做好你自己。

PS: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