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怎样做微课题研究》学习摘录

加强教育科研是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而从“经验型”到“科研型”的转变,是渴望专业发展的一线教师的必由之路。

开展微课题研究有什么现实意义?一是可以逐渐养成不断追问和反思的习惯;二是可以针对性地持续加强学习;三是能够促进自己与同事共同发展与进步。

课堂教学是课题研究的重要载体,反思是微课题研究的开始。微课题研究不仅丰富精神世界,而且增加了工作的幸福感和成就感,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更加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更加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师生关系会更加融洽,也会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更加出色。教师开展微课题研究,不仅有助于教师先进理念、教育机智的生成与提升,而且有助于教育教学生态的改善与优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美国贝尔研究所科学家莫顿说:“选题不能草率,如果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选题就等于零。”教师开展微课题研究,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如何选题。在微课题研究中,研究什么和为什么研究,往往是互为体现的。选择、确定微课题研究选题的过程就是确立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过程。选题是包括微课题研究在内的一起科学研究的起点。

微课题研究的选题原则:

一是价值性原则。微课题研究选题的价值主要涉及实用价值,主要为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或教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为社会生活当中的每个现象寻找答案。微课题研究选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都较强。

二是意识和能力性原则。教师一定要自主意识到做微课题研究的意义,且加强修内功,让自己拥有做微课题研究的能力。

三是兴趣性原则。教师对微课题研究感兴趣,往往跟教师的长期关注、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和周围可以借助的学习资源有关,这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效率、激发微课题研究兴趣和信心的有利条件。教师只有对微课题研究感兴趣,才可能有研究动力,才可能真正开展实实在在的研究,才可能有成效。

四是科学性原则。微课题研究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面临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以校为本意味着微课题研究的选题不能游离于课堂之外,不能脱离学校生存的发展的实际。选题立意要高,起点要低;范围要大,问题要小。

微课题研究选题源自哪里?

一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问题中发现、选择微课题研究主题;

二是在师师、生生、师生相互交流中去选择微课题研究主题;

三是在理论学习中选择微课题研究主题;

四是在经验总结、成果应用中归纳和选择微课题研究主题;

五是从教材或教学设计中选择微课题研究主题;

六是在微课题申报的指南的项目中去分解去选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