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正面管教?
人总是有意无意在无助中寻求一种可以让自己得以突破自己的方式,正面管教对于我来说,就是给了我一把去突破蛋壳的助力。作为一名教师,我一直在思考孩子成长的动力从何而来,家庭教育之于孩子有多大的影响力,家长和孩子之间如何去架起有效的沟通桥梁。三年前,我因这样的一些问题困惑不已,在困惑中不断地去探寻一种可以让自己更为轻松的工作方式和思维。在探索的过程中,我细心留意我的每个举动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收获了确实可行的管教方式。但是,在与家长的沟通上却无法有一个令我满意的效果。于是,我自学心理学,自费参与各种父母课程的培训,目的不在于学会怎样去教孩子,而是在于看看这些课程如何让父母们接收到信息。不得不说,正面管教的课堂是令我震撼的,它的体验式的教学方式让超越智力的理解成为可能,我不必去衡量来访的父母是否有很高的心理学素养,能否听得懂我的讲述,只要他/她身为父母,或身为教师,有一颗爱孩子的心,就能在情境中走进孩子的世界,切身地感受孩子的心境,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并掌握正面管教的技巧。因此,在我看来,正面管教对于我身边的家长来说,是一个有效的自我提升、积极改善管教方式的工具;也是我传播有效教育理念的一种极佳的方法。
再来说说正面管教背后的阿德勒个体心理学。
在我看来,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的概括,前人已有总结:优越感来源于自卑,消除自卑的最好方法,便是建立优越感,以此来摆脱自卑带来的心理弱势。其中最吸引我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合作在群体生活中的必要性;二是,行为朝向自己决定的目的。
在我原本的教学实践中,很多行为不当的孩子开始发生积极正面的改变都是从“帮了我一个小忙”开始。阿德勒说:假使一个儿童未曾学会合作之道,他必然会走向悲观之路,并发展出牢固的自卑情结。而我的教学实践正是它的逆命题的应用:假使要让一个走向悲观之路的孩子去战胜自己的自卑情结,那就从给他一个小小的合作机会开始。对他人最大的鼓励也就借助着一次合作,建立联结,让他知道他可以!
在“行为朝向自己决定的目的”方面,阿德勒认为:决定我的不是经验本身,而是赋予经验的意义。阿德勒对于心理创伤的否定,我十分认同。学业失利可能导致一个孩子的轻生,也可能让另一个孩子有了越挫越勇的勇气;经历过家暴的孩子也未必就萎靡不振,有可能练就了一身敏锐观察的能力,积极向上。其中关键在于,之前他已经做好了什么决定。
在这次的正面管教课程的设计中,正是围绕着这两个理论核心展开的。开课已两周,从第一周的两列清单、错误目的表等,到第二周的鼓励与表扬、授权与干涉、启发式问题,都是让家长通过活动来体验:孩子内心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路径图才能导向我们心中所期待的美好品格和生活技能;要怎样去洞悉孩子错误行为背后真正的目的;要如何说才能把话说到孩子的心里;要怎样做才能真正激励孩子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勇于挑战属于自己的任务?
我们无法确定孩子决定什么,但我们可以做一些能够影响他们做出健康决定的事情,让他们自己生成掌控自己生活的力量。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也只有这样,在目送他们奔向自己的世界时,我们的内心才会祥和,才会充满喜悦,才会有力量。
正面管教的力量不仅在于让你去体验孩子的世界,更可以给你一些很使用有效的“工具”去改善亲子关系,去引导孩子成为最棒的自己。但是,走进孩子的世界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没有我们自身理念的改善,纵使有再好的工具我们也没办法得心应手的使用。期待还有机会来与大家一起走进正面管教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