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篇章:饮酒过度的丑态
酒是好东西,也是坏东西。好与坏,往往取决于饮酒者的自我约束与态度。
在适当的场合,以适量的方式品鉴美酒,无疑能增添节日的欢乐气氛,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尤其是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团圆聚餐,欢声笑语中,小小浅饮一杯,既能助兴,又能让人心情愉悦,仿佛连空气中都弥漫着幸福的味道。
走在路上,或有骂骂咧咧者,或有走路摇晃者,或家庭纷争,或酒后失言,或酒后乱性,真真是人间百态,伤害的都是自己的亲人。
所以,当饮酒超越了适度的界限,其带来的就不再是温馨与喜悦,而是无尽的麻烦与伤害。
春节期间,亲朋好友相聚一堂,推杯换盏间,往往容易忽视对酒量的控制。一些人或许出于兴奋,或许为了表达深情厚谊,不自觉地一杯接一杯,直至酩酊大醉。这时,酒便从一个欢乐的使者,变成了一个隐形的恶魔,悄无声息地侵蚀着人们的理智与健康。
饮酒过量者,首先受到伤害的是自己的身体。酒精是一种神经毒素,过量摄入会麻痹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思维迟钝、反应能力下降。长期过量饮酒,还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如肝硬化、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春节期间,因饮酒过量而突发疾病送医的案例屡见不鲜,这些本可避免的悲剧,无不令人扼腕叹息。
除了对个人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外,饮酒过量还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走在路上,我们不时能看到因饮酒过量而失去理智的人。他们或骂骂咧咧,扰乱公共秩序;或走路摇晃,险些摔倒,让人提心吊胆。更有甚者,因酒后失控而与家人发生激烈争执,原本温馨的家庭聚餐瞬间变得剑拔弩张,亲情在酒精的催化下变得脆弱不堪。这样的场景,无疑是对“家和万事兴”这一美好愿景的极大讽刺。
此外,饮酒过量还可能导致酒后失言、酒后乱性等严重后果。在酒精的作用下,人们的自制力大幅下降,一些平时隐藏得很深的秘密或不堪回首的往事,可能会在无意识中脱口而出,给周围的人带来尴尬或伤害。而酒后乱性,更是对个人品德与家庭伦理的极大挑战。一些人在酒精的麻醉下,失去了对自我行为的控制能力,做出了背叛伴侣、伤害他人的事情,这些行为不仅破坏了家庭的和谐与稳定,还可能导致法律纠纷和社会舆论的谴责。
更为严重的是,饮酒过量还可能引发交通事故等公共安全事件。春节期间,道路上车流密集,行人众多。一些人在饮酒后仍然坚持驾车,不仅危及自己的生命安全,还可能给无辜的路人带来灭顶之灾。近年来,因酒驾引发的交通事故屡见不鲜,每一次事故的背后,都是一个或多个家庭的破碎与悲痛。这些血淋淋的教训,无不提醒我们:珍爱生命,远离酒驾。
除了对个体和家庭的伤害外,饮酒过量还会对社会风气产生不良影响。在一些地方,过度饮酒已经成为一种不良习俗,甚至被视为“豪爽”和“讲义气”的表现。这种扭曲的价值观不仅误导了年轻人对饮酒的正确认识,还助长了社会上的浮躁与虚荣之风。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一些人为了追求所谓的“面子”和“认同感”,不惜以身试法,过量饮酒,最终害人害己。
因此,我们必须正视饮酒过量的危害,树立正确的饮酒观念。在春节等传统节日期间,虽然饮酒助兴是人之常情,但我们必须坚持“适量原则”,确保饮酒不会损害自己的健康、破坏家庭的和谐、影响社会的稳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饮酒危害的认识。政府、学校、社区等应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媒介,广泛宣传饮酒过量的危害,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饮酒观念,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制过量饮酒的良好氛围。
二、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酒驾等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政府应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界定酒驾等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并加大对违法者的惩处力度,以儆效尤。同时,还应加强对酒驾行为的监管和查处力度,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三、倡导文明饮酒,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倡导文明饮酒的新风尚,鼓励人们在饮酒时注重礼仪、尊重他人、控制酒量。同时,还应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远离过量饮酒的不良影响。
四、加强家庭教育和自我约束。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预防饮酒过量的第一道防线。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饮酒观念,培养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同时,每个人也应加强自我约束,时刻牢记“适量饮酒”的原则,确保自己的饮酒行为不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
总之,酒既可以是欢乐的使者,也可以是灾难的源头。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把握饮酒的度,如何在享受美酒带来的愉悦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行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饮酒不醉最为高”,让美酒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而不是成为破坏家庭和谐、危害社会稳定的罪魁祸首。
森林2025年2月1日星期六 乙巳蛇年正月初四 11:15 于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