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博弈的玩家们(1)
现在进入正题。大博弈,这个词是亚瑟•康诺利最先提出来的。他本人也是大博弈的具体参与者。
在大博弈期间,英俄双方都涌现出了一批精英,为了实现各自国家的战略目的,深入戈壁荒漠腹地,冒着被视为异教徒而处死的风险,收集情报、离间对手、收买扶持当地傀儡......
1. 亨利•璞鼎查(1789-1856年)与查尔斯·克里斯蒂
英国陆军中尉,他曾化装成马贩子和圣徒探索通往印度的道路。
出身于第五孟买步兵团,1810年进入阿富汗,以买马为借口,对波斯及周边国家展开军事地理调查。
由于当时没有地图,这位年仅20岁的副官摸着石头过河,横跨俾路支斯坦和波斯,行进900英里。哪怕历史上已经有侵略者取道于此,他的行进路线在此后一个世纪内再无欧洲人敢涉足。这段旅程历时三个月,包括横穿两个凶险的沙漠,沿途只有一名当地人作为向导告诉他水源和土匪的活动区域。
他坚持秘密而详细地记录了他所看到的或听到的所有他认为有价值的一切,比如,水源、河流、农作物、其他植被、降雨、气候等。此外,还标明了最好的防御阵地,描述了沿途村庄的防御工事并详细说明了当地可汗们的特点及其结盟情况。他甚至还记录了沿途遗址和历史遗迹。当然,他并非考古学家,只是以此作为伪装身份进行侦察,所以只能依据当地人的口述来记录这些遗迹的情况,无法辨别真假。最后,他还偷偷在一张草图上画出了他的行进路线,这张草图后来也成为从西部进军印度的第一张军事地图。
与他同时执行分头执行任务的还有克里斯蒂。他也化装成马贩子,穿过俾路支斯坦的荒原和锡斯坦沙漠,成功抵达了哈里河畔的古城赫拉特(在今阿富汗西北部)。这座城市坐落在通往印度的门户开伯尔山口和波伦山口之间,具有不可低估的战略意义。克里斯蒂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做了了解,并观察了古城的防御设施。可惜的是,克里斯蒂在2年之后即被哥萨克骑兵杀死了。
事实证明,他们带回的情报极具价值,上司对他们的进取心和勇气赞赏有加。两人都被评为杰出进取的年轻军官。当时还不满21岁的璞鼎查中尉被迅速提拔,在即将到来的大博弈中长期扮演重要的角色,最终还被授勋爵士头衔。
2. 尼古拉·穆拉维约夫上尉
对这一切,俄国人并没有袖手旁观。从1804年进军亚美尼亚开始,他们就对波斯乃至整个中亚垂涎不已,断然不能容忍他人插足。1812年,俄军将领彼得·科特利亚列夫斯基突然渡过阿拉斯河,袭击了英国所支持的波斯王国军队。正在当地为波斯人担任顾问的克里斯蒂不幸战死,波斯恺加王朝亦被迫签署《古里斯坦条约》,放弃对格鲁吉亚、达吉斯坦、明格里等半独立汗国的主权要求。此举使英国明确认清了俄国将成为争夺亚洲腹地的主要对手,遂于1814年与波斯签订了《德黑兰条约》,向其提供军事援助和每年15万英镑的赠金。
与此同时,俄国人也在向东方派出情报人员。1819年,24岁的尼古拉·穆拉维约夫上尉从巴库出发,骑着骆驼跋涉1300公里,抵达了咸海南岸的希瓦汗国(花剌子模)。他即将执行一项大多数人认为无异于自杀的任务。根据叶尔莫洛夫将军的命令,他需要乔装成一个土库曼部落牧民,沿着与1717年那次命运多舛的远征相同的危险路线前往东部800多英里以外的希瓦汗国。
他成功地取得了残暴的当地可汗的信任,使其同意与俄国通商、并和高加索总督区建立友好关系。但穆拉维约夫的真实目的却不在于此:经过仔细观察,他向上级呈递了一份详尽的报告,断言只需派出3000名精良的骑兵,就可以颠覆不得人心的可汗,将希瓦完全并入俄国疆域之内。1821年,俄国探子的踪迹又深入到南方的布哈拉汗国境内。而他们的英国对手晚了一步——直到1825年,东印度公司军医威廉·莫克罗夫特(WilliamMoorcroft)才抵达布哈拉城下,却发现这里已经成为俄国人的势力范围。几个月后他死于古城巴尔赫附近,埋葬在泥墙之下,就此湮没无闻。
俄国人对这个偏远的中世纪王国还有其他的想法:多年来大批俄国公民——男人、女人和孩子——在繁荣的希瓦和布哈拉奴隶市场被卖为终身奴隶。最早是1717年远征的幸存者,现在的奴隶大多是被吉尔吉斯部落在奥伦堡周围绑架或俘虏的俄国士兵和居民,以及土库曼人在里海沿岸劫持的俄国渔民及其家属。他们几乎不可能跑得掉,因此人们对他们的困境知之甚少。穆拉维约夫的最终任务就是了解与这些奴隶有关的一切。
尽管年轻的穆拉维约夫冒着巨大的风险为他的上司收集了种种情报,但他吞并希瓦和解救俄国奴隶的宏伟计划却被忽视了。因为曾经权倾一时的叶尔莫洛夫将军正在逐渐失去光环,并以解除他在高加索地区的军事总督一职而告终。
不管怎么说,穆拉维约夫——大博弈最早的俄国参与者获得了国家嘉奖,成为高加索地区行政长官,为其职业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