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到标题,以为我又要开始一篇鸡汤文。但我今天要说的对象不是别人,其实是你自己。没错,有时候别人并不是抱怨的那个,反而你自己才是自己生活中最容易抱怨的那个人。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那么我们先要从我们的大脑会思考什么开始讲起。人的大脑里存在着两种生物,一种是猴子,另一种是沉睡的怪兽。
很多时候你都希望做一个好的决策,但是这时候猴子会告诉你,不如让我们去看一下知乎上又更新了什么新的内容。
又如我的写作一样,我总是告诉自己要尽早完成,尽早完成,但是总是要花上三个小时才能完成我的写作,而且产出多在1000到2000字之间。其实我真的写作时间不到一个小时,因为我高中写作只要花30分钟就能写完一篇超过1000字的文章。
我曾经试过一整天都看电子书,从早到晚躺在床上的那一天,真是让我几近崩溃。但是我开始并没有意识到这样做有什么错误,反而在多巴胺的分泌下觉得这是一件很爽的事情。
自那天以后,我就认识到自己的理性大脑是有多么的弱小。这时那只沉默的怪兽会突然惊醒,把那只小猴子给赶跑,重新让大脑恢复理性。
那么如何在我决策薄弱的时候如何让自己重新做出理性的决策呢?
这里有几个好方法介绍给你。
管理你的精力取得最佳进展
当你在工作上耗费了更多的精力却没有养精蓄锐,那么你很快会将精力耗尽。
如果在日常工作中没有休息和复原,工作效率会蒙受损失。
精力、动力和意愿会随着一天工作的进展而渐渐消耗,所以根据工作内容进行规划,一天在早些时候完成高难度的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将你的工作分解为几个小任务,并且限定自己在特定时间内完成单项任务,并且有意识地在几个任务中插入休息时间。
当你在其中一项工作任务中耗费了太多精力时,你很快会精疲力尽,并无法完成整个工作项目的进展。
真正的产出是由最佳的精力管理决定的,而不是靠简单粗暴地在任务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得到。
事实证明,我们的精力周期遵循「亚昼夜节律」,这个概念是由社会心理学家佩雷茨拉维中提出的,他认为我们的精力周期遵循着自然循环的规律。
在工作中遵循「亚昼夜节律」的规律而不是违反这个规律的人们会表现得更好。
如果你强迫自己在自身规律周期的低谷继续工作,你会感到头昏眼花,而且状态很差。
举例来说,如果你在下午三点的时候是精力的低谷,强行让自己继续下去对你只有更多坏处。你的工作并没有效率,结果会很糟。
相反,在精疲力竭的低谷时期,尝试去散散步,和办公室里的同事聊聊天,甚至补个20-30分钟的觉都是好办法。
能够观察自身的周期规律并且将工作和休息安排在这些规律里是至关重要的,这能够使我们在工作中保有持久的战斗力。
时间就是一切
时间是有限的资源而且总是很快被用光。你无时无刻不再使用这项资源,但是你并不能够拥有更多,可是你需要时间去处理所有事。
本杰明富兰克林能够将每天的时间计算到每一分钟--他懂的如何高效地管理时间。
别说你没有足够的时间。你每天拥有和海伦凯勒、巴斯德、米开朗琪罗、德蕾莎修女、列奥纳多达芬奇、托马斯杰斐逊、和艾伯特爱因斯坦等人一样的时间。
你可能做起事来效率很高但是并没有成效。
这两者有本质区别。
有些人做事有规划,也很刻苦,但是他们把所有时间花在很多紧急但是不重要的事情上。
为了结果有成效,你需要在紧急事项中区分出重要的事情,并在精力旺盛的时候把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工作中。
为了使每天的工作结果最优化,你必须先排列工作任务的优先级。
时间管理并不意味着尽可能地将大量的工作任务充斥到每一天。它其实简单地取决于你如何工作,如何将事情做的更快更好,以及懂得如何休息和恢复精力。
紧急的事情并不一定那么重要!
突发状况会破坏高效率。紧急却不重要的事情是主要的妨碍。
有些时候重要的任务就在你眼前,你忽略了它们去处理更紧急但是不重要的事情。
你必须学会调整。这是掌控时间的唯一办法。
在「高效人士的习惯」这本书中,史蒂芬·R·柯维讨论出了一个管理时间的模型,这个模型是由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首创的。
这个模型将人们的日常活动按照紧急和重要为维度分为四个象限。
区分紧急和重要的事情的能力对于成功与否非常重要。
重要的事情对于你的长期目标、定位和价值起主导作用。一次区分出这两者是很容易的,但是长久地区分这两者就会变的很困难。
找出你生命中容易浪费时间的地方并降低做这些事情的频率。一个好办法就是去事无巨细地记录下来你一个星期里做的所有事,审视你的记录去观察自己怎样消费(或是浪费)时间!
为你的工作创建一个系统,建立一套体系会对你的日常工作大有脾益。一个日常的工作系统会让你的工作更有秩序。
当你创建的日常系统起作用时,坚持下去,更坚定,更专业地完善它。坚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