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很久以前,我们就知道大学不仅只有学习,还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大学生活是很丰富多彩的。因此,我们都对大学怀有很大的向往之情。
上了大学之后,确实也没失望。大学活动真的是非常多,以至于我们参加后都忙不过来,占用了很多的课余时间。但是,你思考过一个问题吗?你参加这些活动和比赛,是为了什么?
我扪心自问过,我参加活动是为了什么,可是我没有得到答案。所以我陷入了纠结中,我所参加的活动,对我而言,意义在哪?
在大学,有一个东西很现实地摆在学生面前,那就是学分。学分这东西影响我们的期末评奖评优,即使你不想期末在班级名列前茅,拿个奖学金,你也肯定不想在班级倒数,让自己的名次很难看,也让自己难堪。
学分是一点一点累加的,所以必须多参加活动,不断的聚少成多。这样一来,问题也就来了,是不是我们参加的活动都是由于兴趣呢?也许掺杂了很大成分的学分因素吧。
昨天下午我参加了院学生会举办的普通话大赛,因为我对我的普通话还挺满意,所以报名了。比赛当时,有个人参赛的形式有点问题,评委纠正了一点,他回答说没事,我就参加一下的,后半句话欲言又止。谁都明白,他参加这个比赛应该就是想混个参与分,也不指望自己能进决赛得奖啥的。我们都知道,其实我们参赛的一百多人中,有一大部分都是为了学分而来的。很少有人说我对普通话有很大兴趣,所以想借着这个机会来检验一下自己的普通话水平。不是没有这样的人,但很少。毕竟我就不是这样的人。
这反应出一个问题,在大学,我们那么忙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参加了大量的可有可无的活动。其实也没办法,身边的同学都参加了,你不去,那么你就比别人少了这一项学分。很少有人能坚持住自我,从众心理就像毒药一样,在我们身上发挥着巨大的毒性。
之前学校有个活动,学长学姐宣传的时候就说参与分很高,并且强调了一句,参与就有分。没错,参与分是挺高的,但我还是没参加。有同学问我为啥不去,我说我对这个一点兴趣也没有,所以学分再高对我也没啥意义,我果断放弃了。
我不知道我的做法对不对,也许在期末算综测分的时候我就差了那一点点学分就可以上一个等级,但我不会后悔。我会坚持我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即使有很多人都会认为我是一个傻叉。
其实,我本来没有什么爱好,但在当过一次晚会主持人后,我发现主持人这个工作挺符合我的口味,越想越喜欢。所以我也就发现了自己的一个兴趣,为了追求自己的兴趣,以后我会积极地报名活动主持人。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知道知识的人不如爱好知识的人,爱好知识的人不如以知识为乐趣的人。面对知识,我们要有兴趣;面对活动,我们也该如此。
面对活动,学分和兴趣要结合起来看,但如果非要问谁大谁小,毫无疑问,兴趣比学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