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位朋友向我讲她的经历:
作为学校老师,她向学生家长叙述了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听完后,家长对客观事实视而不见,做出很多辩解,并反过来就老师单身的状况发表了一通“善意的”建议,让这位朋友大为不悦。毫无疑问,这位家长被捉住了痛脚,以否认事实和对老师指手画脚的方式找补回来,以便维持自己的心理平衡。
自我欺骗,自己和自己玩的游戏
我安慰这位朋友,让人脸不红、心不跳地承认自己的不足和错误确实很难,因为承认自己的不足和错误会造成内心冲突。 我猜想那位家长的内心戏是这样的:
原本我觉得自己是个好妈妈,你却说我在教育中犯错了?
“我在教育中犯错了”和“我是个好妈妈”,到底哪一条才是真的?
我要否认前者,同时我要质疑你作为一个老师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你还单身呢,懂什么教育孩子,你说的都是扯淡,我还是个好妈妈,Oh yeah!
人类有一个维持心理平衡的机制,当内心的认知出现冲突时,我们会或多或少的忽视和歪曲事实。
半夜看美剧饿了,好想吃零食,但是又不想再去刷牙,就对自己说,“只是吃了点薯片不刷牙没关系。”完全无视牙龈里的薯片残渣同样会滋生细菌的事实;
喜欢一个姑娘,就觉得她也喜欢自己,她路过我家楼下就是特意来找你,她拒绝你只是为了考验你;
听说自己喜欢的明星自杀的消息,你的第一反应是“不是真的,一定是假新闻”。
以上一切和开头家长的行为一样,大多是潜意识的行为,是你自己和自己玩的游戏。
别说你了,聪明人也难免自我欺骗
你可能会觉得自己是因为笨才骗自己,写到这里我想到两桩医生的轶事。
1973年,美国费城爆发黄热病。当时,费城有一位著名医生本杰明·拉什,他曾经参与签署独立宣言。在这场瘟疫中,拉什坚持使用放血疗法。面对众多对其疗法的质疑,拉什始终认为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而且他所相信的主张是无法被证伪的——他将病人的康复归功于放血疗法,将病人的死亡归罪于病得太重。
他所治疗的病人中确实有一些康复了。但是现在我们都很清楚,放血疗法和病人的康复并没有什么关系。为何这位杰出的医生,会犯这样简单的错误?
另一个例子是哈佛大学精神病学教授乔治·范伦特写到的,他在《自我的智慧》里举了一个熟人的例子。因为乔治·范伦特出生于1934年,所以可以推知这个例子发生在20世纪。
一位全科医生因巴比妥类药物依赖,出现癫痫症状,他求助于神经科医生。而神经科医生无法相信自己的同事药物依赖的事实,因为如果相信他自己就可能会陷入焦虑和抑郁,因而给出一个有类似症状的诊断———脑肿瘤。而这位全科医生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成瘾,一旦意识到真相他就要面对巨大的羞愧感。当时还没有后来用于临床检查的CAT扫描仪,脑肿瘤的进一步诊断需要在病人头颅上钻个孔。而两位医生就这样无视明显的病因,宁愿进行脑袋钻孔的没必要和偏离的诊断过程。
故事中那三位医生应该都算是聪明人。从这两个案例中,我们看到即使那些聪明人,也难以避免因为不愿意承认不足和错误,而陷入欺骗和自我欺骗。
如何减少自我欺骗
其实不管你是否聪明,不愿意让自己的信念暴露在可能受冲击的情况下,是人脑认知的出厂设置。哥伦布首次登陆新大陆时,岛上的印第安人都看不见近在眼前的诺大帆船——因为印第安人原本的认知里没有船这个东西,所以他们看不到。我们看不到我们不知道的东西,不相信的东西。
对于如何减少这种自我欺骗,我有3个经验要分享:
1.不要相信故步自封的体系
有一些体系是绝对化的、不可证伪的,这些大都不靠谱。 比如,关于教育,有的专家说“绝对不能对孩子说'不'。”但凡绝对化就容易有问题。
孩子用咬人的方式和妈妈互动,把妈妈咬痛了,是否要对他说不?当然要说不,像孩子表达你的疼痛,帮助他建立界限和正向的互动方式。
不管是什么样的专家说的,绝对化的、不可证伪的体系大多弊端很大,因为它使你失去了怀疑能力,无法看到不适合于它的情况。
2.觉察到自己‘让宇宙符合自己预期’的冲动
进化心理学家约翰·图比曾这样评论达尔文,“他比同时代的人走得更远,因为他没有受缚于‘让宇宙符合自己预期’的冲动。”
“让宇宙符合自己预期的冲动”隐喻的全知全能冲动,其实就是前面提到的“不愿意承认不足和错误”,“不愿意让自己的信念暴露在可能受冲击的情况下”。你确实很难规避这种冲动,但是觉察到它本身就已经能够大大减少这种情况的出现。
许多做妈妈的都有类似这种体验,包括本身是心理工作者的:
当你给孩子换了衣服,换了床单,收拾得干干净净时,他却尿床了。此时,你的心情简直是崩溃的。你不能控制一切的愤怒,和对自己是否是好妈妈的质疑,让你痛苦,此时你就将愤怒转移到孩子身上,否认了“他只是个孩子本来就无法控制尿床”的事实。
如果此时你觉察不到,你可能冲孩子发火。觉察到了,你就会就此停住,接受客观事实。
3.理解所有知识和信念都只是暂时的,可以被修正的
前面说不要相信故步自封的体系,使我们的系统具有了开放性。接下来要让系统经常保持更新。知识和信念被修正并不意味着你原来是错的,只意味着你还可以更好。
人类关于地球的知识和信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从地球是平的,到地球是球体,再到地球是“扁球体”。随着地球科学的研究进步,人类意识到地球不是完美的球型,而是赤道略凸,两极略扁的,所以知识和信念会有所修正。
同样,一个母亲关于育儿的知识和信念也可以是变化发展的:从不能对孩子说‘不’,到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对孩子说‘不’,再到哪些情况下应该对孩子说‘不’,哪些情况下不应该对孩子说‘不’。
总结一下
为了避免内心冲突,人们不愿意让自己的信念暴露在可能受冲击的情况下。
不管聪明与否,这种本能使我们犯一些看起来低级的错误。
对于如何减少这种现象,我有三个建议:不相信故步自封的体系;觉察到全知全能冲动;理解所有知识和信念都只是暂时的,可以被修正的。
参考资料:
1.[美]乔治·范伦特,《自我的智慧》,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加]基思·斯坦诺维奇,《这才是心理学》,人民邮电出版社
我是白小茉,一名心理咨询师,主要写职业规划、效能提升、心理成长相关文章,努力给大家带来干货。
读完我的文章如果有收获,记得关注、喜欢和打赏。在此一并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