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春·秋》:年少不懂觉新,再读别是一番滋味

文/张小晶


    十几年前,还是一个初中生的时候,完整读过一遍巴金老先生的《家·春·秋》,里边明快与沉闷的节奏,犹然记得。觉家三兄弟和命途迥异的几个美丽女孩儿里,那时候最喜欢洒脱而干脆的老三觉慧。

      随着时光指针的推移,十几年后,再来看这本书,很多人物连名字都已忘记,唯独对觉新却记忆愈加深刻,对他反而越来越理解,我想我以旁观者的角度已慢慢读懂他。他就活跃在我们每一个人身边,可能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哥哥姐姐,甚至是我们自己。


↑连环画·觉新

01】觉新,一个被读者痛批最多的一个人,也是最深刻的一个人

      在《家·春·秋》中,觉新是受伤害最大的一个人。他最初爱的人梅芬(青梅竹马)被迫分开,另嫁后病故身亡;他的第一任妻子瑞珏怀孕待产,被迷信的高家视为不吉,驱离高家到郊外湿寒之地导致难产死亡;儿子海臣患病,死于高家坚持不请西医的固执之下;拒绝周蕙表妹的爱意,周蕙另嫁后忧郁病死,他深爱的女人和孩子,都死于非命。

      读者批判觉新的懦弱、不反抗,间接造成身边最爱的一个个死去,诚如一位读者所说:“我从最初的无法理解、同情到后来的愤怒以及最终的奢求与渴望,奢求渴望这样一个满是“奴性”的人物能够“硬气”一回,能够奋起反抗一回。”当最爱的人先后死去,以旁观者来说都足够触目惊心,对于觉新来说,死去的都是他最爱的几个人,他的内心何尝不悲痛?

      那些强加于他命运的东西,既然悲痛一次又一次,很多人会说那为何不反抗呢?他早该反抗,却未反抗,这正是小说最有力度的一个部分。连我等旁观者都深感悲痛,置身于其中的觉新内心将遭受百倍千倍的煎熬而不止。你可以说他懦弱、不硬气,他选择了一次又一次的妥协,因为他无力抗拒。

      故事是发生在20世纪20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也就是1920年左右的事情。那个时代正是新旧交替的时代,也是封建大家庭疯狂的时代,新的力量还在发展但并不壮大,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以觉新作为长孙来说显得稚嫩而尴尬。

      一方面承接了大家族继承人的接力棒,一方面又在上学接触过先进的思想,这就是现实和理想的冲突。一个从小生长在大家族中的人,同时也依赖和受制于大家族,他一切的选择都无法自主选择。


↑影视中梅芬——觉新初恋

      连民主政权的果实都被封建势力窃取,何况是一个大家庭的长孙能抗封建家庭几时?在中国大家族几千年以来,已无形中称为一个大家共同“捍卫”的家庭,人们以为大家族就是家,其实它不过是家的空壳,只是一个利益结合体,更形象的来说它是一个微型的“小社会”——“社区”。

      生活在这样一个“小社会”,以高家老头代表的家长就是顽固守旧的捍卫者,他们是所有人生杀予夺的真正掌控者,觉新、鸣凤、梅芬……无数无辜受害于无情的封建礼制中。在当今,距离1920年已经过去100年,有些家庭依旧受制于大家庭的权威,100年以前的觉新他们可想而知。

      另外,对于觉新来说,他的反抗缺乏支援者,仅仅是弟弟们的精神鼓励吗?多少显得幼稚。他作为高家的长孙,很多权力都无法掌控,作为弟弟们更无法提供真正有力量的支持,恰恰是他反过来支持了弟弟们的行动,给予他们经济上的支撑。

      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折磨后,旧势力也在慢慢衰弱,觉新最终开启了反抗之路,这是一种成熟的契机,最终差强人意过上了平静的日子。可以说觉新的遭遇就是对抗和控诉吃人的封建礼制、不堪的封建人性、恶俗的封建人物的一把利刃,时机成熟的时候,也能刀剑出鞘。

【02】觉新,一个父辈眼中的“宁馨儿”

      觉新,从小就是长辈眼中的“宁馨儿”,事事为别人着想,逆来顺受,默默地承受着命运安排给他的一切。

      觉新,身为长孙,他生来就被赋予了很多责任,被迫承担振兴家业的重任。中学毕业后,成绩优异的他放弃了大学的梦想,遵从父亲的意志回家娶亲,按照父亲的安排开始工作。

    “他第一次领到30元的现金的薪水的时候,他心里充满着欢喜和悲哀,一方面因为这是自己第一次挣来的钱,另一方面却因为这是卖掉自己前程所得的代价。”放弃出国留学的理想之后,更因长辈阻挠,无法与青梅竹马的表妹梅芬结合,郁郁寡欢。

      觉新的父亲去世,一房的责任都落在他年轻的肩膀上,从表面上看,高家“一家人读书知礼,事事如意”,家庭内部尊卑有序,礼法森严,事实上这个大家庭里处处充满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大家庭里的鸡毛蒜皮、蜚短流长,日复一日地磨损着他的青春意气。

      后与妻子瑞珏过了一段幸福的日子后,随着妻儿的先后离去,觉新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处理家事一切以息事宁人为主,甘愿把属于自己的所福一一牺牲掉,可以说他的心此时开始慢慢死亡,唯一让他去守护的人就是两个弟弟,觉民逃婚时他也会试着向祖父求情,觉慧离家的花销也由他负责。

      觉新,以现代眼光来衡量,就是现代父母眼中的“好孩子”,逆来顺受,让所有人开心了,唯独委屈了自己。

      觉新,就是在委曲求全、顾全大局中,不断牺牲的一个人。然而,这样的“宁馨儿”也是他不幸的开始,百般顾及众人而让自己长期压抑。如果允许,来生请他做一回无忧无虑的觉慧可好?

↑巴金三兄弟(从左到右:李尧林(三哥)、李尧枚(大哥)、李尧棠(巴金))

03】美好岁月,因为无数“觉新”负重前行

      《家·春·秋》的人物原型是巴金的大哥李尧枚,一个活得很苦的“多余人”,这本书的出版代序中说是呈现给他的,但在他还没有读到这部小说之前就服毒自尽了。

      据巴金在书中记载:大哥李尧枚,比巴金大七岁,头脑聪慧,在成都中学毕业时,成绩名列全校第一。由于他是长孙,因家庭需要,他放弃考大学化工系和到德国深造的理想,在家忍辱负重,唯唯诺诺,逆来顺受,一度精神失常。他在婚姻上也是不幸的,他割舍了与表妹的爱情,与老人包办的张氏走到一起,并无奈送妻子到城外一个偏僻的村落里去生产。他在祖父、父亲的教导下,聆惯古训,从来没有想到要违背父亲的意志,所以根本没有反抗,也不敢反抗。他由于自身的责任,不愿离开这个家庭。他有时做工回来买些进步报刊与弟弟一起阅读,使巴金开阔了眼界。

      他对两个弟弟尧林、尧棠(巴金原名)是支持的,为他们筹备学费,使两个弟弟走出封建家庭这个牢笼,只有他一人到码头为他们送行,去千里外的上海。在家庭几乎破产的情况下,把家中的田卖了,兄弟各分2000元钱。他寄给巴金800元路费,让他去巴黎留学,后来又寄了700元。

    “他好像一个人站在钢丝上行走,随时有从高空掉下来的危险。”几年后,他曾到上海看望巴金,巴金劝他另谋生路,但他思想僵化,不为所动。他支持巴金以家庭为素材,写出小说《激流》,后来改为《家》,巴金希望以小说打动哥哥,拯救哥哥于水火之中,但当他的小说在报纸上连载,却接到来自成都老家拍来的一个电报,大哥尧枚服毒自杀了。

      巴金的另一位哥哥李尧林,本是巴金的第二个哥哥,但是按大家族排行,大家习惯称他“三哥”。巴金是与三哥李尧林一道走出那个大家庭的,他们在大哥的支持下,说服了二叔和继母,一起乘船驶离了家乡,从此开始各自不同的人生漂泊。

      大哥破产自杀,身后是一个支离破碎,却有十几口要养的大家,养家的担子落在李尧林身上。毕业于燕京大学外文系的李尧林资质并不在巴金之下,他是中国的教育家、翻译家,但在十几口人的生计面前,他放弃了可能的“自由”生活。在天津南开中学做教师,每月领了薪水便定时寄款回家,支撑十几口人的生活。

    “我不愿意为家庭放弃自己的主张,他却默默地挑起家庭的担子。”巴金后来才意识到,三哥李尧林“不单是承担了大的牺牲”,“应当说,他放弃了自己的一切。他背着一个沉重的包袱,往前走多么困难,他毫不后悔地打破了自己建立小家庭的美梦”。

      1945年,李尧林医院呆了七天便离开了人世,病因是“肋膜炎”,身边的人却相信他其实是死于长期的营养不良。两位哥哥牺牲后,一家人的重担落到了巴金身上,此时,他才真正明白两位哥哥的不容易,心生愧疚。


↑巴金和妻子萧珊

      无疑,作为老小巴金是相对幸运的。在他写作的过程中遇到了心爱的妻子萧珊女士,她像极了巴金笔下的勇敢追求幸福的“琴”。李尧林的好友李健吾说:“他(李尧林)并非不是斗士,我们一直把他看作《家》里面的觉民,孤单单一个人在燕京大学念书,在南开中学教书,以李林的笔名翻译外国杰著……他没有‘琴’,永远也没有那一位鼓舞他向前的表妹……”巴金的三哥李尧林没有这么幸运,一生守护家人未婚,最终死于疾病。

    “如果说大哥是为巴金作了精神牺牲,那么二哥李尧林则为巴金更多的是作了物质牺牲。”这就是中国人真实的生活,不管觉新还是李尧林,作为一个中国男人,他们身上肩负了家庭重任,他们很少为自己而活。年少的时候照顾弟弟妹妹和一家人,年长的时候照顾孩子,这不正像我们的父母、哥哥姐姐吗?

      世界上如果有一种感情是永恒的,那就是亲人间默默的守护。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也许不完美,但他们保留了对亲人最深沉的爱。试想,如果没有他们遮风挡雨,是否有我们无忧无虑的童年、安定的少年?还记得《家·春·秋》四房、五房的人斗不过觉民,说了一句“治不了老二,我们去找觉新理论”,老大就是过错的代受者。

      每每看到那个拼了命去守护妻儿或者家庭的平凡男人、女人,我会想到自己的父亲、母亲。过去美好的岁月,感谢他们的默默守护,成全了我的任性、支持了我的梦想。


↑觉新——影视形象

04】我们都想活成觉慧,慢慢开始变成觉新

      三哥死后,一大家子的生活依次落在巴金身上,这时候的他对两位哥哥的处境才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们三兄弟跟觉新、觉民、觉慧一样,有三个不同的性格,因此也有三种不同的结局”。巴金后来通过大量文字,表达他对两位兄长深深的负疚之情,他懊悔自己有些任性的执拗,不体谅大哥的处境,也没有多分担三哥的负担。

      从少年到青年,从单纯慢慢走向成熟,开始主动承担身上的责任。就像接力一样,从前的锋利慢慢转向柔和,转向谦卑的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


↑巴金老先生

      在《倚天屠龙记》中,那个张扬恣意的明媚少女赵敏活得坦坦荡荡,也活得潇洒畅快,人人钦羡。反观那个周芷若自小父母离世,被收养在峨眉山,灭绝师太被迫承其遗志,爱情无法把握,最终苍凉一生。我们每个人最理想的是活成赵敏,活成如脱缰野马的觉慧,随着阅历经历增加,都开始主动或被动选择活成些许懦弱、些许妥协的周芷若或觉新。

      你若问我,为什么不一直做赵敏或者觉慧,因为背后有责任更有牵挂,策马啸西风的恣意有机会活过就好,背后还有无数渴望的眼神,因着他们你将感受深厚的挚爱,也将感受不可割舍的力量。

那力量是牵绊,也是爱,是希望,也是现实……


@小晶悦读馆  ,我是一枚热爱文字的新闻女孩,透过文字去感受世界,期待与您共同成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634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951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427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770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835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799评论 1 29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768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544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979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271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427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121评论 5 34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756评论 3 324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37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579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410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315评论 2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