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与千寻》讲述了一个很传奇的故事,而《龙猫》则是很生活化的、平淡的,强烈的戏剧冲突并不多,但是平静的波浪下面却是暗流涌动,有着另一种韵味和张力。这是为什么呢?
《千与千寻》中,从一开始进入到神隐世界,就陷入了恐慌,到为了生存在神隐世界立足,拯救白龙,到后来救父母回到现实世界,从始至终都伴随着强烈的戏剧冲突,讲述了一个传奇的故事,里面也蕴藏很丰满的情感,很深厚的意蕴。
而《龙猫》则完全是另一种风格,从一开始爸爸和两个女儿搬家到村子里面,到后来去看妈妈,妈妈后来病情出现一些波折,也只是很小的事情,但却引发了四岁的妹妹去找遥远的医院找妈妈,走丢了,后来姐姐在龙猫的帮助下找到妹妹。都是一些生活中的事,很平淡,也充满着生活的琐碎的细节。有传奇色彩的龙猫的出现,也是和他们生活中的琐碎细事有关,充其量用神奇的力量帮助姐姐找妹妹,带着他们看妈妈,仅此而已。
《龙猫》的故事,哪怕没有太强的冲突来使得情节波澜起伏,但是仍然很值得品味,从一开始爸爸和姐姐妹妹一家人来搬家来到这里,首先妹妹和姐姐的的童真和顽皮扑面而来,很能打动人心。哪怕当知道灰炉精灵之后,有了一点恐怖的色彩,但也是淡淡的。并且婆婆告诉她们,当人住进来之后,那些灰炉精灵就会自己走了,找到另外一些荒屋去住。人与世界的关系非常和谐,和谐中饱满着人情美、自然美。
父女之间的关系也更为和谐,父亲从来都没有破坏掉小孩子的想象力和童真,但妹妹说发现龙猫之后,父亲纵使心里面怀疑可能是假的,但也告诉小女儿那可能是森林之神,保护着她的发现与自尊。更为重要的是,隐约能感受到父亲也可能是相信是真的。一个成年人心里面还怀有童真之心,是很难得的。其实相信与否并不重要,父亲心怀一种尊重和敬畏之心,就像中国古人常说的三尺之上有神明,真正的有与否并不重要,重要有敬畏之心,有尊重之情,认真的保持着人与世界的和谐,呵护着孩子的成长。这些才是最动人的。
而龙猫的出现,有着一种神灵的色彩。但是也是满怀着童真之情。在雨下站台上,龙猫使劲的大声喊,只为了树叶上的雨水能被震落,落到伞上,有着一种好奇心和童趣。
甚至在医院里的母亲还表达出不喜欢大女儿那么懂事,希望自己出院后好好的照顾她们,让她们更加的任性。这也是在发自内心的呵护孩子的童真,相反的一面也反映了母亲对这些的向往和爱护。
当然了,影片的高潮部分,也就是小女儿走丢了是因为过度的任性。这里宫崎骏也表达出对童真的微微批评,展现出一位大师的观念和思考。走向极端都是不好的,紧接着又让龙猫的出现化解了这些冲突。
所以,《龙猫》很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影片里面处处体现着、颂扬着纯真的童心。但又没有走向一种任性的放肆,而是最终收回来那么一点点,最终!所要达成的,所要表达的核心就是一种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万物生灵的和谐。
《千与千寻》中是通过充满曲折的故事情节,带我们感受那一份成长的力量,情感的动人。而《龙猫》是在缓慢的叙事中刻画了一个丰满的、完整的、充满真实情感的世界,如此的圆融,表达着一种和谐的人性美、人情美。而龙猫的出现,并没有以一种强有力的魔法啊干涉世人之类的,而是一种融洽。有一些泛神论的思想在里面,即万物皆有神性,而最高的神性就是人性,人性中的纯美、童真、呵护,而把这些东西都像水一样溶于水中,以一种整个世界的和谐美呈现在观众面前。
或许看完了,我们也说不出什么,只是感觉很很美、很好,因为已经那份美已经像水一般化进了我们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