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竞品分析的目的
针对电商类产品交易中的支付环节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可以优化改善的功能点。
二、竞品的选择
截至2020年7月,App store购物排行榜单如图1所示:拼多多占据榜首,手机淘宝及京东分别占据榜单第3和第5的位置,天猫则排在榜单的14位。咸鱼虽然排名靠前,但其主营业务是二手交易,与淘宝业务重合度不如其它几个产品。
根据app产品主营业务及应用商店购物排行榜单的表现,选择天猫、京东和拼多多作为竞品来进行分析。
三、竞品分析的维度
1 产品定位及用户群体分析
注:表格中数据最好是用图来对比说明(我这不是没法获取数据么,艾瑞指数、易观千帆等数据统计分析平台只对企业开放!!)
从表中可总结出:淘宝是全品类购物app,女性用户相对较多满足“逛”的需求,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年轻人使用得比较多,用户分布广。天猫也是全品类,主打正品,针对偏爱正品的人群提供购物服务,用户群体跟淘宝相似。京东主打卖电子数码科技产品,男性用户稍多,这类产品价格整体偏贵,所以用户群体也有有一定的经济能力。拼多多主打拼团低价购买,用户群体主要为中年人且经济水平不高,对价格比价敏感的女性用户。下沉市场用户占比相对多。
2产品支付功能分析
产品支付流程:
淘宝:
淘宝只引入了支付宝来进行交易,毕竟是一家人。啊哈!
天猫:
天猫付款流程和淘宝相似,都是通过接入支付宝来进行交易,但是天猫多了一个先买后付钱的功能,当支付宝芝麻分>=650的用户可以使用此功能,金主爸爸的资源联动啊啊啊!
京东:(选的电子产品!京东给大众的印象主要是数码电子类,而不是淘宝的服装类居多
话说收藏合集在哪没找着)
京东交易流程中在订单确认页设置交互:当用户下滑屏幕时底部出现弹窗地址(常规订单确认页顶部有地址信息),再一次提醒用户确认地址是否正确,并且当用户未立刻支付订单时多了一步操作动作:确认是否要离开订单?,淘宝天猫则没有这一步骤,其采取的方式是直接将订单化为待付款订单,没有像京东这样的提醒。猜测京东增加询问步骤是想让用户可以再多犹豫一下,增加支付成功的比率,阿里系可能是平台体量大,相对来说,减少用户的操作和决策成本可以提升用户体验(让用户觉得不用那么麻烦)。相较来说,京东在支付方式选择上比较多,不仅有京东系打白条、京东闪付,还支持银行卡支付、Apple Pay、微信支付。(自己有体系还接入马化腾爸爸的引流口,给微信引流,微信第三方服务也接入京东入口,互惠互利哈,有钱一起赚),给用户更多选择(感觉用微信支付的还是多)
拼多多:(没有购物车,有收藏,在个人中心可以进入收藏进行购买,收藏的功能类似于购物车)
(忘记画流程图可还行??)
拼多多重在拼,主打拼团购买更便宜,低价来吸引用户,在其商品详情页上提现十分明显:单独购买按钮是置灰的,根据大众的使用习惯,第一想法是以为此按钮不可操作,从而直接选择拼团购买。这个细节很提现拼多多啊!其在支付方式的选择上则接入腾讯系和阿里系两种,选择的多样化会促进用户更方便付款(当习惯用支付宝支付的人买商品却只有微信支付,他下意识会觉得有点麻烦啥的。因为他可能是蚂蚁森林的爱好者,支付宝支付可以赚能量)
四、支付页面分析
主流都是接入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来完成交易流程,这两种支付方式也是当下市场占比份额最大的两种支付方式。
支付宝支付方式为底部弹出,页面提示支付宝账号、金额及付款方式,而微信支付则弹出一个新的页面,显示订单编号、金额及收款方。微信界面看起来更干净,其注重订单信息。因为微信账号一般不登出,一个手机对应着一个微信号,所以较少需要核验付款账号。支付宝则更强调支付宝的内容,确认付款账户是谁,支付宝账号的注册方式很多,一个人可以拥有好几个支付宝账号,万一用的不是自己想用的账号付钱,那还得增加后续修改的操作成本。微信从订单页进到微信支付只需1个步骤,拼多多进到支付宝支付需两个步骤,在进行大麦网抢票的时候,支付宝就显得比微信慢了。
五、功能点(支付流程中可以改进的点)
1第三方网站跳转支付时,支付宝可以省略询问打开支付宝那一页,适应注重付款时效的用户。
2想不出来,之后对比微信支付体系和支付宝做一个对比吧。
支付:要的是操作简单、时效性。(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