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霓虹
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不是显赫的物质享受,而是家教和门风。下面的几个小故事,是我从生活中观察洞悉到的,更加确切的认识到,日常的教养,决定了孩子未来的成功程度。
王娜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刻。记得她第一次和爸爸到我们机构辅导时,粉嫩的小脸红噗噗,略有几分羞涩腼腆。
“老师,我是学文科,数学考试总是拉分数,想找个数学老师提升一下”孩子轻柔的说。
“孩子,我们是个性化辅导,你可以挑选老师,你对老师有什么要求”我和颜悦色的问道。
“老师,我没有要求,您看着按排吧!”孩子说完,一旁的父亲也附和着孩子点点头。
父女俩的谦和礼貌给我留下良好的印象。在以后每个周末父亲就带着孩子来上课。而每次上课时孩子总要到我的办公室看看我。
一次孩子来时我刚送走家长,疲倦不堪的爬在办公桌上小憩。
“老师,您吃过早饭了吗?”孩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到,她轻声问我。
“老师,您接待家长说话多,费嗓子,要多喝水”说着孩子给我桌子上放了杯绿茶。
于是我常常发现办公桌上放了薄荷、胖大海、甘草、菊花冰糖茶。孩子的心意令我很感动。
王娜不尽对我关心,敬重有礼貌。我听到学管师,教学部与她接触的老师印象都很好,提起这个孩子,老师们都会翘起大拇指不住点赞。我私下悄悄问“孩子,你怎么懂的那么多”
孩子说;“我妈妈说娘生心,子生身,老师就是引路人”
“我爸爸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他们常常要求我尊重老师,虚心向身边人请教。经常还要问我所学的东西。
这孩子懂得关心他人,善于观察,尊敬长辈是我想到她的背后肯定是有父母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结果。一个孩子所接受到最好的教育不是学校,不是教育机构,是父母,是家庭。
我家邻居有对夫妻,结婚了很多年都没有孩子,走遍全国各地大医院望闻问切治疗。老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他们四十岁时喜得一子,两个人爱如珍宝,众星捧月。
孩子从呱呱落地,吃的用的一应俱全都是最好的。还从家政中心挑选了一个金牌育儿嫂。
等到孩子上学的年龄,他们省吃俭用,节衣缩食给孩子选择了重点小学,择校费就是他们一年的工资。并且咬咬牙给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班。
孩子不尽成绩优秀,奥数、围棋、滑轮各种业余爱好也是出类拔萃。父母这下更是乐不自禁了,在他们认为只要孩子优秀,其它的事都不是事,无须做。
孩子说父母太穷,开的车十几万。他的同学都用iPhone7,自己却用儿童表。父母毫不犹豫赶快就满足孩子的要求。
孩子邀请同学到家里开生日派对,父母二话不说,两个人原打算随单位组织旅游的计划取消,给了孩子一万费用和同学狂欢。
这对父母曾经自豪孩子成绩总考第一,才艺出类拔萃。然而就是这个父母娇生惯养,金豆银豆般呵护出的孩子竟觉得自己优秀而嫌弃父母,真实上演了一幕“狗嫌家贫,儿嫌母丑”的闹剧。
“我努力我优秀,是为了早日脱离原生家庭愚钝无知,无能,贫穷落后的面貌”这就是这位考第一的优秀学生的价值观。
这位考试第一,父母中年得子,才艺出众的孩子。十多年被父母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看在眼里怕丢了放在心尖上的宝贝,还时不时晒在朋友圈。父母付出了自己能给的最好,最终被孩子所嫌弃。
公交车上拥挤的人喘不过气,一个六岁的小孩跟妈妈坐着,看到两个步履蹒跚的老人颤巍巍挤上来。
“爷爷,您坐到我这边来”说着拉起妈妈,起身给两个老人让坐位,拿东西。
车上的人向孩子投来赞许喝彩的目光。也向孩子的妈妈投来敬慕的眼光。
同在车上的另一个小女孩,妈妈给买了一堆零食,饮料。孩子喝完的娃哈哈瓶子到处乱扔,车里本身就有垃圾箱,也就是起个身走两步的距离。
孩子为贪图方便顺势就扔到地上,香蕉皮扔到地上时,刚好车上走来一个抱着小孩子的母亲,滑了一个趔趄差点摔倒。
“这孩子车上有垃圾箱,干嘛扔到过道?”
“人这么多,又拥挤站着都不稳,你扔这些果皮,存心滑倒人吗?”车上有很多人议论纷纷,看不惯小孩子的举措。
小女孩抬起水灵灵的大眼睛直勾勾的看着妈妈,像是在训问;“妈妈,怎么办?”
妈妈下意识的拍了拍孩子肩膀小声说;“没事,吃你的”随后又从包里取出几带干果,让孩子继续吃。
同样是两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天真单纯,不谙世事,不懂与外界的接触和应有的公共道德感。
孩子的心灵就如同一张白纸,全靠父母的教诲指点。言传身教就是孩子的人生课堂,良好的家风和教养是孩子成长的寖润剂。
家长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就承担着启航引领的角色。上帝赐予的小天使,有的孩子各方面都出类拔萃,有的孩子一切平平。
做为家长要把“家”看做孩子成长的原动力。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发掘孩子的天赋,并实时引导,这才是成就孩子的教育之道。家是教育孩子的土壤。
有智慧的人培养孩子的几句话
“孩子,爸妈没本事很无能,你要靠自己创造未来了”不包办,把责任还给孩子,让孩子拥有责任心。
“孩子,做事先做人,一定不能做伤害别人的事情。”培养道德感,告诉孩子做人的标准和底线。
“孩子,撒手放开创吧!实在不行或者创的失败了,家里大门永远为你敞开,回家来还有口饭吃”无私我尽的爱,就是给孩子一种力量和支持。
同样的话题,确有人说的截然不同。
“宝贝,你好好学习就ok了,其它的事爸爸妈妈替你搞定。”剥夺孩子负责任的权力,培养出了没有责任心的孩子。
“宝贝,出去不能吃亏,别人打你一定要还手。”基本的做人准则都没有教对,可能培养出一个打手或“缺德”的孩子。
“宝贝,我告诉你,你要是再不好好学习,长大没饭吃别来找我。”爱附加了条件,不是真爱。
教育的根是从家庭延伸出来的,“温暖,和睦,有事商量”是一个家庭的良好风气。父母恩爱相处,共担责任,教育理念步调一致,是孩子成长最好的环境。
西方有一个富有哲理的故事颇给人以启发;
一个孩子上幼儿园时会认为“父母什么都懂,真了不起!”
上中学了他会认为“好像有时候说的也对,也能说到我心里……”
上大学了他说;“父母有些落伍了,他的观念和时代格格不入”
三十岁他成家了会说;“如果父母像我这样老练,他们肯定会成为百万富翁”
四十岁了他说;“我不知道是否要和父母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
五十岁时父母都过世了他说“可怜的父母,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是我了解你们太晚了”
教育是一本深奥耐读的书,当我们的孩子步入成年,中年,晚年,才会更多的想起双亲。感念父母对自己的影响,以至于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模仿着当年父母教育自己的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