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董小琳
国庆假期后,我的状态一直是这样的:
你是否和我一样,刚结束了假期,就一脚踏进了“节后综合症”的怪圈?
很多朋友抱怨说:还不是因为节前积压了太多的工作,同事配合的效率太低,年底冲刺任务太重……
但在我看来,这些都是表面现象。
导致“假期综合症”的根本原因,其实只有一个字——困!
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曾发表过一项研究:在其它因素相同的前提下,完成同样一项临床工作,睡眠不足的医生比睡眠充分的医生耗时长14%,错误率高出20%。
这是什么概念?
也就是说,别人8小时能搞定的事,让睡眠不足的你做,就得至少加班1小时!这还不算修改那“五分之一错误”的时间。
比尔盖茨曾说,自己犯的最大的决策失误,都是在缺觉的情况下做出的。
所谓擒贼要擒王。
今天的这篇文章,咱们就不说那些“调整心理、提升效率”的表面方法,单就聊“假期综合症”的根源:怎么能睡个好觉?
全篇文章分为3个部分:
【误区篇】—— “什么叫睡好?”“为什么睡够了8小时,还会犯困?”“半夜醒了还要不要睡?”……原来,这才是真相。
【方法篇】——除了“数绵羊”“放松”等常见助眠法,还有哪些既科学又好用的入睡秘诀?
【升级篇】——高手们不仅能利用睡眠放松身心,还能做到“学习知识”!不相信么?继续往下看咯~
【误区篇】
《2019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显示,在中国患有睡眠障碍的人群,占比38.2%;同时,有睡眠问题的人群比例,就直接飞升到了83%!
什么概念呢?
比方说,你办公室里有20个人,就至少有16个人因为睡眠不好,而导致干活慢,爱出错。即使你没有睡眠问题,身处在一个这样的环境,也很难不被连累着一起加班。
“小张,你这数据是不是有问题呀?”
“怎么会呢?……还真是……哎,别提了,昨晚失眠,今天晕晕沉沉的,不好意思啊。”
“那今天争取早点回去休息吧。”
“但愿吧……”
很显然,我们都知道“休息不好”会影响工作,可当说到“什么是睡好”时,就有点说不清了。
“其实我也睡够8小时了,怎么还是头昏脑涨的?”
“前半夜睡得还不错,就是4点多醒了,再也睡不着了。”
“到底,什么叫睡好觉?”……
来吧,我们一起把这重要的“睡觉”,搞清楚。
1、到底该睡多久?
你是否有过这种经历:平时上班,5点半起床,还挺精神。终于到了周末,想补个觉,呼呼大睡到十点。起来却感觉很不舒服,脑子更晕更沉。
不是都说“缺觉”嘛,多睡一会怎么反而不清醒了呢?
这是因为,你不了解“睡眠周期”这回事。
在《睡眠革命》一书中,作者尼克·利特尔黑尔斯提出了“睡眠周期”的概念。
也就是说,在8小时里,我们的睡眠不是从一而终,而是按照周期往复循环的。
一个睡眠周期,可以粗略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浅睡眠、深度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每个周期大约会经历90分钟左右。因此,一晚上我们会经历4-5个这样的周期。
尼克在书中说,睡得多,并不等于睡得好。决定睡眠质量的,是你的睡眠周期是否完整。
如果你能刚好在一个睡眠周期结束时醒来,就会感觉睡得很好,十分舒服。
而如果在深睡眠期突然被闹钟吵醒,你不仅很难清醒,而且会东倒西歪,站立不稳。
因此,你可以从上班时间倒推出入睡时间,从而让自己尽可能地在周期完成时起床。
举个例子吧。
比如说,你早上8点上班,通勤要花1个小时,起床后需要准备半个小时。
那么,你的最晚起床时间,就是6点半。
我们继续往前推,按照5个睡眠周期(450分钟)计算,你最好在前一晚11点左右入睡。
一般来说,从上床到睡着,需要15-20分钟。于是,你开始准备休息的时间,就应该在10点半左右。
如果有一天,你加班到十一点才回家,按时上床基本是不可能了,那就不妨把时间安排往后推迟90分钟。虽然少了一个睡眠周期,但是这样能最大程度保证你,第二天早上的精神状态不受影响。
【小结】最合理的睡眠时间,是让睡觉的总时长,等于一个睡眠周期的倍数,也就是90分钟的倍数。
2、半夜醒了(失眠)还要不要睡?
刚才我们说,一般人躺下15-20分钟,就能自然入睡。
可现实是,很多人躺下后一直是翻来覆去。脑子里跟过电影似的,一篇篇翻着白天的人和事,迟迟不能入眠。再或者,好不容易睡着了,可天还没亮就又醒了,再也睡不着了。
遭遇传说中的失眠,该怎么办?
也许你会说:我就闭着眼躺着,总能睡着一会。
可事实是,你会越躺越难受,心里越怕睡不着,就越紧张、越没有困意。
更科学的方法是,干脆起来做轻体力的事,比如整理书包、收拾卧室等等。或者听听音乐,背背单词,说不定没一会你就困了。
【小结】睡不着不可怕,睡不着焦虑,才可怕!
所谓“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放在“睡眠”上,同样适用。
你不仅不能过分重视“睡眠”这件事,还最好能有一种“爱睡不睡”的心态。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睡个好觉。
那具体该怎么做呢?
【方法篇】
现在,我们知道了放松心态,遵从睡眠周期,我们可以睡个好觉。
但一次理想的睡眠,不仅仅包括“中间睡着的时间”,还要有睡前的准备和醒后的适应。
只有把这三部分都做好,才算拥有修复身心的“好睡眠”。
1、睡前喝酒,能帮助睡眠吗?
很多人觉得上床前喝一杯酒,能让自己尽快入睡。
然而,无论喝什么酒,都会刺激大脑神经,从而影响你的睡眠质量,尤其会干扰到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而且,睡前喝酒,还可能让你半夜多去几趟卫生间。
那我睡觉前躺床上看会视频,刷刷朋友圈,会不会好一些?
不好意思,同样有研究证明,电子设备发出的蓝光,会让你的大脑感觉还是在白天。从而降低睡眠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睡眠质量。
那该怎么做?
【小结】睡前准备的正确姿势:
(1)吃低糖食品。
比如说,吃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或者一盒低脂酸奶。从而避免你整晚空腹导致的血糖过低,能让你明早醒来更有活力。
(2)听白噪音。
现在很多APP软件都有这项功能,像海浪的声音、冥想曲等。千万别认为,睡觉时越安静越好。一些适当的白噪音,能帮助你放松精神,在不知不觉中入睡。
另外,避免光源、穿舒适的睡衣、保持适当的环境温度等,都是我们在睡前需要做的事情。
2、怎么设闹钟?
一个好的睡眠,值得有一个高质量的清醒。
可说到起床,有的人听到闹钟就立刻跳起来;而有的人,则头也不抬地按灭了闹钟,继续睡……
这些做法都不是科学的清醒方式。尤其是赖床,会毁掉我们前面为高质量睡眠做的所有努力。
那该怎么做呢?
【小结】科学起床法:
在《斯坦福高效睡眠法》中,作者给我们介绍了这样一套“终极清醒战略”:
(1)设两个闹钟。
比如说,你要早上7点起床,就可以设6:40和7:00两个闹钟。前后间隔20分钟左右,第一个闹钟轻而短,第二个音量大一些。从而能让你从睡眠的状态中逐渐醒来,精神会更好。
(2)光脚踩在地板上。
凉凉的地板会给皮肤带来刺激,同时传达到大脑,让你迅速清醒。(这大概是日本家居的特色,总之让脚底凉一些就好。)
【升级篇】
请问:睡觉的时候,你还会想事情吗?肯定不能呀。
睡觉就是休息,只要睡着了,大脑就“关机”了。
如果你这么想,就错了!
美国西北大学教授肯·帕勒发布了一项睡眠研究说——真相并不是这样!
肯教授指出,即使在“好睡眠”里,我们的大脑依然会很活跃。
它会激活一些近期记忆,并进行归纳整理。这个过程很像银行下班后要清算,图书馆关门后要整理书架。
如果我们能利用大脑在睡眠中的活跃度,是不是就能实现“一边睡觉一边学习”了?
比如说,可以在睡觉时,重点触发那些需要记住的信息,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记不牢的内容”背了下来。
在上个世纪经典反乌托邦小说《美丽新世界》里,恰好就有这么一个桥段:一个完全不会讲英语的小男孩,只通过睡觉时听广播,竟然记住了一整篇英文演讲,而且还能一字不落地背出来……真心佩服作者阿道司·赫胥黎的先见之明啊。
然而,回到现实中, “一边睡一边学”的方法,到底靠不靠谱呢?
1、增强记忆
刚才说了,在睡眠里触发特定信息,能增强记忆。
那用什么来触发呢?答案就是:气味和声音。
肯让测试者闻着玫瑰花的香味背单词。然后,在他们进入深度睡眠时,释放一样的玫瑰气味。这样,等测试者睡醒后,他们准确拼出的单词,比没有闻到气味,或者在其他睡眠阶段闻到香味的人,都有成倍的增加。
【开脑洞】
如果你正在使用手环等电子设备,检测自己的睡眠情况。
是不是就能准确判断自己的深度睡眠阶段?
然后再通过添加气味、声音等元素,让自己睡着睡着就记住了?
单是想想就很爽啊,不妨一试欧~
2、戒掉顽疾
关于“睡觉学习”,还有个实验特别有趣。
剑桥大学的阿娜特·阿兹教授让多年无法戒烟的“老烟鬼”们一边闻烟草的味道,一边闻臭鱼的味道睡觉。结果不出所料,大多数人都成功地减轻了烟瘾。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全文:
难怪节后上班,我们列了一堆清单、用了不少技巧方法,却还是忙得晕头转向。原来这些不适的根源,在于不足的睡眠和不良的休息习惯上。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改善睡眠质量,来解决“假期综合症”的问题。
具体来说,你可以按照90分钟的睡眠周期,倒推出前一晚的上床时间。还可以在“睡不着”时,适当放松心理,起床活动一下,从而帮助自己“睡好觉”。
另外,睡前适量补充低糖食物,远离电子设备,尽量保持放松舒适;起床时,用逐渐加强的闹钟,给身体适当的凉爽刺激,都能帮助我们提升睡眠质量。
祝你今晚,一夜好眠~
世界500强主管、多平台签约作者、年阅读300+的职场达人,带你一起「长心眼儿」
喜欢的话,不妨在点赞留言后,转发给您的朋友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