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这本小小的书里,蕴藏着多少热情!——题记

《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斯诺于1928年来华,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

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英文名《Red Star Over China》、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或《红星照耀中国》的报告文学终于诞生。

我非常敬佩斯诺——这位来自外国的记者,本来他与中国毫无联系,却因为自己对中国的热爱,让他使自己的人生与中国相交。

他拥有着自己的梦想,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他勇敢而理智地去追求着。“为了要探明事情的真相,难道不值得拿一个外国人的脑袋去冒一下险吗?我发现我同这个脑袋正好有些联系,但是我的结论是,这个代价不算太高。”出发前,他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在身上注射了凡是能够弄到的一切预防针。为了寻求真相,他敢于牺牲。

他拥有着许多人没有的的勇气——坚持。在19世纪30年代国共关系紧张的时代背景下,在红色中国艰苦卓绝的旅程中,他没有放弃,他坚持着并为之自豪。

还有许多感受难以溢于言表,但这本书带给我不一样的体验。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一次超越自我的挑战。——后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如果希望有颜色,那么一定是红色。 ——题记 “红军不怕远...
    落立言阅读 893评论 1 3
  • 七律:绣球临冬(平水韵) 文/鲁西道童(江苏) 弄得盆栽几绣球,今来屈指一春秋。 夏曾雨里含珠笑,冬又窗前点露羞。...
    鲁西道童阅读 746评论 0 3
  • 听过风 甩一甩长发 飘过你的视野 看过雨 淋一淋脚丫 羞红我的面颊 黑黑的眼圈 想你的每一分 纤细的指尖 念你的每...
    舒洁湲阅读 378评论 5 3
  • 大多数人都认为人生是一首诗 简单的诗 经历了岁月的洗礼 才发现 原来人生是一部繁杂而深厚的小说
    Yuexiaofeng阅读 110评论 0 1
  • 时常会想,青春到底是什么,记得前几年电影《致青春》热映之后,在网上有这样调侃的一句话,说是长的好看的人才有青春,其...
    艺浅晴阅读 49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