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符合这一条,你就是一个很棒的妈妈》,是关于家庭关系对儿童教育的影响,其中有几个观点非常认同:
并不是所有的妈妈,都懂得如何爱孩子,如何对待孩子才是真正的“好”。
对与错,不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在养育一个孩子的时候。感受才是最重要的。
好的养育是,去感受孩子,去理解孩子,在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再谈教育。而不是一味地责备与埋怨,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如果封闭感受,只谈教育,那不是育人,而是在制造一部没有感情的仪器。孩子执意坚持某件不合理的事情,一定是因为她有强烈的需求。
没有完美的妈妈,但你的态度很重要。
新手妈妈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好妈妈,是需要学习的。同样的,新手管理者就像新手妈妈,也是需要学习的。在企业里,很多基层管理者都是由于业绩突出而被提升到管理岗位,在刚走上管理岗位的时候,因为角色的转换,面对的问题就会发生变化,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处理事情的思维方式也要随之改变,才能应对新的困难,解决新的问题。以下是读完文章产生的对工作上的几点感受:
【单打独斗行不通】
一个新晋管理者,初期最容易遇到的问题是团队带不动,业绩自己扛。主管业务能力强,却不知道要如何把全组人都培养成销冠模式,说得多了可能还会有反效果,引起大家的不满情绪。团队人多了,业绩压力大了,能做出业绩的人反而少了。最后不得不沿袭做销冠时单打独斗的模式,一个人拼出全组大半的业绩。如果这种模式时间久了,主管累得要死,员工赚不到钱得不到成长就会怨声载道,双方进入奇怪的越来越难以配合的模式。
【从“单打独斗”变“群起攻之”】
要做好一个管理者,就要从单打独斗模式转换成群起攻之的模式。从一个人做销冠拼业绩,变成让一群人共同努力达成同一个目标。面对目标群起攻之的模式,才是一个团队的正确打开方式。团队就像管理者的手套,刚戴手套觉得碍手碍脚不得力,戴久了就会发现一副好手套既能保护手不受伤害,又能让手更有力量。同样,一个好团队能让管理者更有力量,目标达成更有保障。额外的,还可能收获兄弟战友般的情感共鸣。
【追寻行为背后的原因】
妈妈教育孩子的时候,对错不是最重要的,感受才是重要的。管理者对待员工的时候,感受也很重要。基于目标达成、业绩考核,主管常常会把目光都聚焦在数据和事情上,常常会忽略员工的感受。有的员工没有达成业绩,缺乏经验的主管可能会直接在会上进行批评,比如工作不努力,技术不过硬,要求该员工下个月要努力改变,等等。有经验的主管可能会先了解一下这名员工没有达成目标的原因是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如果是技术问题,可以立即培训;如果是个人原因,比如身体原因,或想要离职,也能够早发现早干预早处理。
【员工感受好,顾客环境好】
不同的处理方式,会给员工截然不同的感受。不问原因立刻批评,通过批评管理激发员工提升业绩;问清原因给予帮助,通过帮助鼓励激发员工提升业绩。两种处理方式短期带来的结果可能是一样的,都是实现了业绩的提升,但是长此以往,带给员工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在只有严格没有关怀的环境里,人更像机器,精神总会有磨损;在既有严格管理又有关怀鼓励的氛围里,员工能学会规矩获得成长,也能有好情绪好心态。好感受和好情绪会在空间里流动,所有身处这个环境中的人都会觉得舒服。员工情绪好,态度正,顾客就能感受到。顾客感受越好,员工业绩越好,主管就越受欢迎。
【员工不是机器,主管不是机器人】
刚刚走上管理岗位的业绩优胜者,常常都带着一股劲儿,要更拼,要做得更好,让同期的同事和其他员工服自己,更要让提拔自己的领导觉得提拔对了人,不辜负自己,也不辜负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带着这股劲头,新主管们就拼命向前冲,忘记停下来看看身边人累不累,问问他们有没有困难。还常常把自以为更好的经验、方法教给他们照做,却没有时间告诉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很多员工因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操作吃力,效果也不好,最后变成排斥主管的经验方法,产生抵触情绪。
就像文章里所说的,妈妈教育孩子,“如果封闭感受,只谈教育,那不是育人,而是在制造一部没有感情的仪器”。主管对待员工也是一样。如果把管理员工当做管理机器人,势必会产生抵触、排斥、疏远,导致反抗、脱离。马老师说准备要说一句话,做一件事的时候,可以停下来多想一分钟,这句话这件事对这个人有什么影响。身为主管,应时刻记得,员工不是机器,主管不是机器人。
【没有完美的管理者,时刻保持觉察】
每个管理者都希望自己做得更好,比做员工时更优秀,身边的人能够服气自己,跟随自己。而每个人又有自己的特点,有长处也有弱点。并没有完美的管理者,也没有十全十美的管理方法。作为管理者,首先就要了解自己,并且学会接纳自己的特点和不完美,才能有效的发挥自己所长,运用他人所长。
是否能够时刻觉察团队的磁场,是否对员工的情况及时了解和干预,是否能够时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是否摆正自己的位置。这些都是管理者需要不断学习练习,不断自我觉察的。当一个管理者懂得觉察自己的行为,懂得思考员工行为背后的原因,不再以“我是为你好”,“我是为公司好”这样的理由来回避个人的成长,这时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