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恐惧症:社交中孤独的你如何摆脱焦虑

如果只是紧张,没有引起其他更严重的身体反应,面红耳赤、心慌、心悸、出汗、颤抖、呕吐、眩晕等。只是紧张的话,还不能定义为社交恐惧症或者人群恐惧症,也只是有人群恐惧症的倾向,非常轻微。但是会很怕和亲近的人以外的接触、交流,不敢与他人对视,不敢引起他人注意,不敢成为众人的焦点,过分担忧社交活动,所以回避社交行为。

人群恐惧症的原因有很多:

遗传因素及环境:心理学家对双生子的恐惧症进行了调查,发现家庭聚集性恐惧症不只是遗传倾向,共同生活的经验以及相同的环境因素,也能起到重要的致病作用。

个人素质因素:有些人性格胆小、羞怯、被动、依赖、内心、易焦虑和恐惧,并且有强迫倾向。如果从小受到母亲过多的保护,成人后也容易发生恐惧症。

生理因素:恐惧症患者的神经系统处于高度警觉状态,体内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占优势,肾上腺素、甲状腺素的分泌增加,容易产生焦虑和恐惧情绪。

心理社会因素,这是最普遍的原因:可能因为某种精神刺激导致首次发病,大部分恐惧症患者都能主动地追溯到和他发病有关的某一件事情。根据巴甫洛夫和斯金纳的实验及条件反射学说,当遭遇到某一恐惧刺激时,当时情景当中的另一些非恐惧刺激也能同时作用于大脑皮层,两者作为一种混合刺激形成条件反射。所以以后只要遇到当时的情景,就算没有刺激或只有无关刺激,也能引起强烈的恐惧情绪。

怎么治疗:

如果不是很严重,不建议用药。

系统脱敏疗法: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克服心理障碍,对轻度人群恐惧症有很好的效果。比如面对自己爱恋的女孩子:1、先下决心看她的衣服;2、看她的脸,看她的眼睛;3、看着她向她笑一笑;4、当有朋友在身边时主动和她说话;5、有勇气单独与她接触。

兜头一问法:当心里过于紧张、焦虑时,不妨问问自己:再坏能够坏到哪里?还能失去什么?还有什么更糟糕的?明白了,就变得容易了。

深呼吸法:当紧张、焦虑、恐惧情绪袭来时,立即进行深呼吸,全神贯注于自己的呼吸上,可以不必闭眼,一般做5次呼吸就能平复内心。

自我暗示法: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暗示与被暗示中。有自我暗示,有他人暗示,有环境暗示,有社会暗示,有自然暗示等等。比如每天的日出日落,是我们坚信今天、明天太阳必然会升起和落下;比如医学家和心理学家已经证明并且广泛应用的安慰剂,对无法治疗的绝症患者暗示“特效药”,而实际上只是维生素片,结果能够更好的治愈疾病。暗示有务必强大的力量,你可以通过正向暗示来战胜对人群的恐惧。暗示的重要特点是:重复。想好一句正向的,有能量但是自己能接受的话,在内心不断地重复、提示自己,久而久之你就信了,做到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