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一个离休干部党老,今年86岁,1948年入伍的,属于离休干部。在那个年代入伍当兵的人,很多都是没有读过书。后来大家参加抗日战争、革命战争,立功升官,进了扫盲班,学的都是基本政治常识等,自己爱好文学的不多
而党老确是一个另类,从小爱看书,以前做参谋,后来做教员。年轻的时候也喜欢古诗词,文化功底非常的深厚。
因为党老的眼睛不好,十几年没碰书,但对唐诗宋词记得非常清楚,以及理解的较为深刻。党老还有一项特长,猜字谜,相当了得,自己设置谜面,在整个市里,他算数一数二的。
每每和他聊天,他总是即景猜谜,用我们晚辈的名字,做谜底等等。他家里放着很多词典和宋词,那是他之前读过的,翻的有些烂了,相必是看的次数过多了。
在整个军休所,他就是文化人,喜欢聊诗词。可所里没有一个干部对这个感兴趣,他们都是聊聊天、打麻将,做理疗等等。在闲暇时间里,他总是一个人走走,身体不好,需要走动。
其次即便坐下来,他又能和谁说话呢,那些老太太们都是聊家长里短,老头看报打麻将。他总说,一定要自己买菜,至少还可以和菜市里的人讨价还价,说点什么。
他把自己的苦闷化解到那些陌生人身上,那些菜贩商贩的闲聊中。他说自己的朋友很少,所以党老是个非常孤独的人,在所里没人能懂他,理解他。对于所在环境下,他的某一项技能非常突出,甚至别人连插嘴的水平都没有的时候,他是异常孤独的。其他人没办法走进他的心理
有时候和读博士的姐姐聊天中,发现她的思维总是要广博,认识的要深刻,聊的一些东西很少能和她探讨下去。
境界越高,能够做伴的也就越少。越来感觉得孤独和寒冷。
古人云,高处不胜寒,一个人站的位置越高,往往越孤独。因为没人能够达到,没人能够爬到,他所在的高度,所以他说出的风景,没人真正看过。
金庸小说里的独孤求败一样,身怀绝技,没人能打败他,与杨过在断臂之后与神雕为友,间接认识的一位已故传奇前辈。
独孤求败曾在石壁上写到:纵横江湖三十余载,杀尽仇寇,败尽英雄,天下更无抗手,无可奈何,惟隐居深谷,以雕为友,呜呼,生平求一敌手而不可得,诚寂寥难堪。独孤求败,一心求败的机会都没有,只能与雕为友,他的那种境界无人能达到。
当一个人在某种领域,通晓的多,而其他人企及,他就是无敌。无敌是多么寂寞。谁能明白他,无敌也是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