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是我的孩子,却是我最放不下的牵挂

        我的老公是一名乡村教师,扎根大山已经二十年了,周末的时候,他在家里的电脑上整理学生档案,不经意间,一个穿着破烂的10岁左右的小姑娘的照片吸引了我。我问老公这个娃娃是谁。老公叹了口气,指着照片对我说:“这是小雅,四年级的学生,父母去年离婚了,爸爸外出打工后就没了音讯,妈妈也不知去向,她现在跟着七十多岁的半身瘫痪的爷爷生活。”

        我静静地听着,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这么小的孩子,本该在父母的呵护下撒娇打闹,却要过早地面对家庭的破碎,独自承担起生活的艰辛。老公接着说:“上次去家访,看到她家里空荡荡的,除了一张破旧的桌子和几把椅子,几乎没什么像样的家具。小雅放学回家还要喂鸡、做饭、照顾生病的爷爷,晚上就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写作业。”

        我怔怔地望着餐桌上吃饭的女儿,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我也有两个女儿,大的十二岁,小的八岁,她们每天放学回家,迎接她们的是热气腾腾的饭菜,是我和家人无微不至的关心。她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挑选自己喜欢的衣服和玩具,可以在明亮的台灯下安心写作业,甚至会因为一点小事就撒娇哭闹。

        同样是孩子,命运却如此不同。一边是无忧无虑、被爱包围的童年,一边是过早成熟、独自扛起生活重担的艰辛。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自己拥有的幸福是如此珍贵,而小雅这样的孩子,又实在太让人心疼。我忍不住拉着老公的手,轻声说:“你在教学上多照顾照顾小雅吧,多给她补补课,这孩子太不容易了,咱们得帮她一把,让她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老公转过头,眼里带着一丝我熟悉的温柔与坚定,他轻轻拍了拍我的手背,说:“放心吧,我早就这样做了。每天放学后,我都会留她在办公室补一个小时的课,从基础的字词到算术题,一点点帮她赶上来。这孩子懂事,也肯学,就是底子薄,家里没人能辅导,我多费点劲,她就能多进步一点。”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上次单元测试,她的数学已经从及格线边缘冲到了八十多分,语文作文里还写了‘谢谢老师像爸爸一样关心我’,看得我心里又暖又酸。” 听着老公的话,我眼眶一热,心里既欣慰又感动。原来,在我看不见的地方,他早已把这份牵挂化作了实实在在的行动。他不是小雅的父亲,却用一名乡村教师的责任与爱心,为这个身处困境的孩子撑起了一片小小的天空。

        餐桌上的女儿也边吃饭边说:“妈妈,把我的衣服给她找几件吧,我衣服多,穿不了那么多。”是啊,现在正是深冬时节,山里的气温比城里低得多,照片里的小雅还穿着单薄破旧的外套,想来一定冻得够呛。我当即点头:“好,吃完饭咱们就找,把厚实的棉衣、毛衣都找出来,再给她装些文具和零食,让你爸爸下周带给她。”我们翻箱倒柜找了满满一大包棉衣和裤子,我考虑到孩子有可能也没鞋穿,干脆把大女儿的几双棉鞋也给包好让老公带给小雅。

        我虽然与小雅素未谋面,但照片上的她,那双藏着怯懦却又透着倔强的眼睛,深深地触碰到了我心里的柔软,我多么希望她的妈妈是我,我可以尽全力爱护她,绝对不让她小小年纪遭受这样的苦难。我不知道小雅的爸爸妈妈是怎么想的,怎么能狠心抛下孩子不管不顾。

        小雅虽然不是我的孩子,却是我最放不下的牵挂。在这片大山里,也许还有很多像小雅一样的孩子,她们在情感的荒漠中独自挣扎,在生活的困境中艰难前行。她们需要被看见,被关爱,被守护。

        我的力量或许很微薄,但我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能伸出援手,献出一份爱心,这些大山里的孩子就不会再独自面对孤单和困境。因为,爱,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它会像一束光,照亮孩子们前行的路,让她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总有温暖在等待着他们。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