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段时间,单位一同事小李遇到点麻烦向我咨询,事情是这样的:
小李看中了一套优质二手学区房,位置好、面积大、户型合理、房龄适中,怎么看怎么满意,于是便迅速通过中介与房主签订买卖协议,并预付了相应房款。可是,在办理贷款时却遇到点麻烦,因为名下房产超过贷款条件,所以必须得尽快处理一套房产。
可是,准备处理的这套房产目前正在出租,离协议到期还有两个月的时间。小李反复跟房客沟通,并提出双倍支付违约金,但是房客似乎不为所动,总以租约未到期为由一拖再拖,甚至表示并不差钱,不需要房主赔付违约金。这下可把小李急坏了,不能及时处理此套房产,意味着后续的计划都会被打乱。
弄清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后,我问了他这样几个问题:
001 为什么房客不愿意提前搬走?
002 我们能为房客做些什么?
003 如何弥补房客的损失?
这几个问题为小李打开了思路,从原来他与房客之间的矛盾,转为了他需要为房客解决哪些问题?
后来,经过仔细的思考和规划,小李做了3件事:一是把此套房子的出售信息发给中介;二是通过中介寻找与此房条件相当的出租房源供租客选择;三是待租客选定后,私下为其支付2个月的房租作为违约的弥补。
此事迅速解决后,听说房客对小李的做法赞赏有加,并坚持要交小李这个朋友。皆大欢喜。
有时候,我们遇到问题,看似已经山穷水尽,此时不妨换个角度和方向,寻找问题背后的关键信息,或许就能找到解决之道,并且转为危机。
记住1,别让问题指挥你的大脑。
02
古人云:道不同不相为谋,志不同不相为友。
尽然不同频,如何能共振?
所以有些人总是看起来那么与众不同,甚至被别人以异类对待。
09年春晚上的那个自信沉着的大魔术师——刘谦,他在少年时代就是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刘谦在孩童时代非常喜欢看人表演魔术,有一次攒钱给自己买了一个魔术道具,爱不释手,以至于在上课时也偷偷练习。一次,因为操作生疏,一枚硬币滚落到讲台边被老师发现,为了要回硬币,他说:“老师,长大后我要成为一名魔术师,请把硬币还给我。”说完后,遭到了全班同学和老师的嘲笑。回家后,他委屈地把此事告诉了父亲,可是同样遭受到了父亲的嘲讽和打击。
所有人都觉得他疯了,在大家看来魔术师这个梦想对于刘谦来说就是个笑话。但是,故事并没有这样结束,别人的冷嘲热讽并没有改变他对魔术的痴狂。12岁时,在一次儿童魔术大赛中一举夺魁,终于转变了父母的看法,开始支持他的梦想。从此,刘谦一路高歌猛进,屡获大奖。
所以,与众不同并非是不好的,只要坚定自己的目标,不断坚持努力,你要的,终究是你的。
记住2:要敢于与众不同。
03
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
“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
这是鲁迅先生《药》这篇小说中的一段,讲述的是华老栓为儿子小栓买人血馒头治病的故事。充分揭露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无知和封建迷信,同时也说明了大多数人在群体中习惯人云亦云,没有主见。
正如法国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一书中所讲: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中,他的个性便湮没了,群体的思想占据统冶地位,而群体的行为表现为无异议,情绪化和低智商。
你是否也有过此种经历:是不是在选择时经常受到大多数人的影响?害怕枪打出头鸟,害怕和别人不一样?
列宁曾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我们姑且不论真理的真伪,但仅从以上事例而言,保持独立思考,对于每一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
记住3:别让群体思维扼杀你的思考。